應龍說:“是我應龍。”
黃帝說:“陸渾王,如果你贏了,孤就放你走。你若輸了怎麼辦?”
陸渾王說:“任憑處置。”
黃帝說:“一言為定。”
陸渾王和應龍來回走了幾趟,陸渾王便使出絕招。
陸渾王的絕招便是說:斷骨、殘筋、斬筋刀。所謂斷骨,就是指對人體十二個部位的骨骼或關節進行硬性傷害的方法。十二個部位分別是指說:頸骨、鎖骨、琵琶骨、上臂骨、肘骨、腕骨、指骨、趾骨、膝骨、脛骨、踝骨、肋骨;所謂殘筋技,主要是以切斷全身八個部位肌肉束為主,讓人失去運動能力的技術。八個部位分別是指說:頸後筋、肩筋(俗語謂之扁擔筋)、上臂筋、小臂筋(肘窩及小臂內側)、腰筋、大腿筋、膝筋(膝後窩)、腳後筋。所謂斬筋刀,即是用短刀對肩筋、上臂筋、大腿筋、膝筋、腳後筋進行砍切,將其切斷的方法。
應龍當然不會讓陸渾王靠近身體。他揮舞著寶劍指上打下,聲東擊西,虛實並用,激烈拚鬥。 雙方大戰數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黃帝暗自讚歎陸渾王的功夫。
應龍邊打邊琢磨,僅靠硬拚,恐一時難以取勝,於是,賣了一個破綻,待陸渾王一刀刺來時,他迅速閃到陸渾王身後,突然躍起,對準陸渾王一腳踢去。
陸渾王用刀刺應龍時,已經服用足了勁,應龍一閃,陸渾王撲了空,本身立足不穩,再被應龍背後重重地踢了一腳,頓時跌了個嘴啃地。
應龍趁勢上前,一腳踏在陸渾王身上,就要結果陸渾王的性命。
黃帝連忙阻止,並將陸渾王扶了起來。
陸渾王麵帶慚愧,連忙對黃帝伏地施禮,說:“謝軒轅大帝不殺之恩!”
黃帝微笑說:“不必答謝,請起。”
陸渾王立起。
黃帝說:“大王今後有何打算?”
陸渾王說:“願鞍前馬後效力於軒轅大帝。”
黃帝說:“陸渾國不能沒有你,孤放你回去,繼續當你的國王如何?”
陸渾王說:“軒轅大帝如此寬宏大量,陸渾氏終身不忘。我對天發誓,陸渾國永與華夏國為友,今後若有半點不恭,天打雷劈!”
陸渾王被送走後,蚩尤不太開心,說:“軒轅大王,陸渾王放不得!”
黃帝說:“何故乎?”
蚩尤說:“陸渾王是個善耍陰謀詭計的小人,尚且脖後有反骨,讓其回去,等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黃帝說:“蚩尤大王莫非是計較前嫌?”
“軒轅大王,蚩尤若是計較前嫌,就不會前來相助華夏。”
“你可是發誓不再殺生。”
“蚩尤並非要殺陸渾氏,我隻是不同意放走陸渾氏。”
“孤知道陸渾的為人,放其回去,是給他一次做人的機會。”
“此人秉性醜惡,是不會改好的。放他回去,總有一天隻能會給華夏帶來災難。”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能是永遠的利益。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製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也。”(譯文說:人的心計生於物也死於物,計謀在於你的觀察能力,表麵看來,天地與人無恩,而恰恰人受恩於天地,此時,連迅雷烈風都莫不蠢蠢欲動,替天行道。樂極生悲,至靜生廉,物極必反,矛盾的兩個方麵可以互相轉化,這一絕對真理用得好,就可以造福天下。克敵製勝的法寶,在於對“氣”的把握,生死相互為根,兩者同樣可以相互轉化。有些初看是不利因素,但可以轉化為有利因素,有利因素若把握不好,又會變成不利因素。我所以能夠為“哲人”,就是因為我能從一事一物的文理中,悟出帶有規律的東西來。)
“聆聽軒轅大王的教誨,茅塞頓開,佩服,佩服!”
“軒轅大王,孤欲北遊具茨,拜訪大隗,這西部安危,還請你多多相助。”
“蚩尤願為華夏盡犬馬之力。”
“南方炎帝那兒,你也多加關照。”
“軒轅大王,盡管放心北去。”
黃帝撤兵返回華夏,即帶領方明、昌禺、張若、習朋、昆閽、滑稽等前往具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