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華夏國祈月公主夢展翅 軒轅帝二放西戎陸渾王(2 / 2)

武士們將陸渾王帶進一間草房裏看押起來。

黃帝下旨火葬展翅。

眾武士將棺材架在木柴堆上,準備點火。

祈月將自己身上的大弓,輕輕地放在展翅的棺材裏,——那是她的心愛之物,她讓這把弓代表她在九泉之下陪伴展翅。

熊熊的大火將棺材化為灰燼。

葬禮結束,回到後宮,祈月才放聲大哭起來,那哀婉悲淒的哭聲,誰聽了無不悲痛。

黃帝看女兒如此悲傷,也十分難過,畢竟,他也喜歡展翅。——那是一個很懂事很孝順的孩子呀!

為了安慰女兒,黃帝將自己珍愛的,也是祈月最喜歡的一麵鏡子送給祈月。

祈月麵對鏡子,更覺自己形影孤單,愈加傷心。

彤魚氏無論怎樣勸說都沒用。

誰知第二天,祈月一反常態,一麵唱這歌,一麵高興得逢人便說展翅沒死,正在濁水江中捕魚。並說展翅逮了好多魚,讓她去拿呢。

在眾人不注意時,祈月真的去了濁水江。

待黃帝和彤魚氏帶人找去時,祈月已經跳入江中,尋找展翅去了。

黃帝為了紀念展翅和祈月,便讓樂師模仿祈月的歌聲,製作一種樂器。

那樂器由一根木杆、一個小木桶、兩根弦和一張弓組成,倉頡取其名為“二胡”。

此後,每到夜晚,彤魚氏隻要一拉起二胡,人們就好像聽到祈月那淒楚悲哀的歌聲。

祈月跳江的幾天後。

宮殿中。

黃帝坐在王位上。

文武百官列立兩旁。

黃帝說:“諸位愛卿,陸渾王是殺是關是放,你們都說說想法。”

大鴻說:“大王,陸渾王可殺不可留。”

黃帝說:“理由何在?”

大鴻說:“末將並未因為他殺了我的兒子而要殺他。末將認為,陸渾國在西戎一帶影響頗大,殺一可警百。”

常先說:“末將同意大鴻將軍的看法,西戎忘我之心不死,絕不可再放虎歸山。”

黃帝說:“大隗先生有何看法?”

大隗說:“大王,依老朽之見,放!”

眾人驚訝:“放——?”

看押陸渾王的草房裏。

陸渾王被袒胸露乳地綁在柱子上。

陸渾王大喊大叫:“軒轅!你要想殺我,就快點動手!老子喜歡痛快!別這樣拖拖拉拉的,把老子快憋死了!”

看守說:“老實點,再大喊大叫就讓你死快點!”

華夏宮殿內。

黃帝和文武百官繼續商討陸渾王死活問題。

黃帝說:“先生,你說陸渾王當放,就說說當方的理由。”

大隗說:“老朽認為,陸渾王隻是一個粗魯的漢子,沒多少陰謀詭計,他在西戎有很大的威信,處理好他的事,會對西戎有很大的影響。”

力牧說:“大王已經放過他一次,他並沒有悔過而歸順我華夏。”

黃帝說:“風後相國有何看法?”

風後說:“我讚成大隗先生意見放!臣以為對待西戎,應恩威並施。威,就是我華夏必須彰顯強大的軍力,西戎才不敢侵犯。同時,我主不殺陸渾王,又是施恩於西戎,使其對我華夏感恩感德,此為上策。”

常先說:“大王,陸渾王不能放!放了他,西戎諸侯會以為我華夏膽小怕事,不敢殺陸渾王。”

大鴻說:“大王,對凍僵的蛇不能仁慈。”

力牧說:“大王,放了陸渾王,對展翅無法交代。”

黃帝說:“讓孤三思而後行,諸位愛卿不要再多言,退下去吧。”

翌日。

華夏城門外。

黃帝帶著文武百官親送陸渾王出城。

陸渾王慚愧萬分,牽著戰馬走出城門。沒走多遠,陸渾王突然轉過身來,麵對黃帝,深深趴在地上作了一揖,然後抬起身來,筆直地跪在地上。

陸渾王眼含淚水:“軒轅大王,陸渾氏將告訴我的子子孫孫,永世不忘你的恩德,陸渾國將世世代代和華夏國結為友好盟國,如若違約,天誅地滅!”

黃帝說:“陸渾大王,回去後告訴你的兄弟盟國,華夏國從不會主動侵犯別人,並願與他們和諧相處,共同富裕。當然,對待來犯之敵,華夏也絕不會手軟的。還是那句話,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刀槍。”

陸渾王說:“陸渾謹記,告辭。”

黃帝目送陸渾王遠去。

力牧說:“大王,東夷的蠻角和利石將軍求見。”

黃帝說:“知其來意嗎?”

力牧說:“好像說東海出現天下難得的神獸,能通曉天下之事,誰得到它,誰的國家和平繁榮的偉大盛世就會到來,想請大王去看看。”

黃帝說:“好。孤正欲去東方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