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 回 紅色鳥泰山腳下驅亡魂 軒轅帝東海之濱訪白澤(2 / 3)

神龍劍哧哧放光,錚錚作響。

初始,眾鬼大驚,紛紛後退。

黃帝趁機令戰車快速前進,意圖衝破鬼陣。

鬼影見神龍劍並未傷鬼,常先等人的火把已經漸漸熄滅,便再次帶領眾鬼威逼上來。

實際上,黃帝的神龍劍可以斬妖捉怪,但卻不能捉鬼,黃帝並不知曉。

當眾鬼再次圍上來後,黃帝又祭起神龍劍。

有膽大的鬼,衝到戰車前,神龍劍沒有擋住,卻被即將熄滅的火把頂了回去。

鬼影見狀,心中有底,便喝令眾鬼輪番衝鋒。

鬼影趁黃帝的隨從迎戰眾鬼時,便將影子化作一隻粗大的鷹爪,伸進戰車內,欲將黃帝拎出戰車。

黃帝急忙用神龍劍削砍鬼影的鷹爪。

誰知鬼影的胳臂像個砍不斷理還亂的纏絲,神龍劍越砍纏絲繞得越多,那鷹爪就像纏絲上的抓鉤,時時刻刻想抓住黃帝的頭顱。

黃帝漸漸力不從心。

紅龍、大象和隨從們都被眾鬼纏著不得脫身,無法營救黃帝。

就在黃帝絕望之時,天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怪怪的鳥叫聲,眾鬼似乎大驚,慌忙退去,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時,烏雲陡散,紅日當頭。

眾人發現,一隻紅色的大鳥在天空中盤旋了一陣,便飛向遠方。

四周一片寂靜。

驚魂未定的黃帝,也漸漸安靜下來。看到遠去的大鳥,黃帝知道,這是上天在保佑他,便趕緊下了戰車,帶領眾人登上泰山,在泰山的南天門跪拜蒼天,以謝救命之恩。

離開泰山,來到海邊,望著浩瀚的大海,黃帝感慨萬千。

黃帝問風後:“先生,海之大何故?”

風後說:“大王,海納百川,就像我華夏,結盟眾多之國,故大之。”

黃帝點頭稱讚說:“善,君心當如此。”

倉頡說:“大王,東海之大,何處尋找白澤?再說了,白澤何等模樣,誰也沒見過,就是看到了,也不認識呀。”

黃帝說:“心到即可得到。”

蠻角說:“白澤乃神獸,此等祥瑞之物可遇不可求。如果它不想出現,人就永遠無法找到它的蹤跡。軒轅大王,以我之見,先到我東夷國暫時住下,然後慢慢尋訪,可否?”

黃帝說:“善。” 黃帝在東夷國一住就是幾個月。

每天早上黃帝都要清洗身體,向上天祈禱,然後便四處尋訪。

攀山、踏海、入林、探穀,連續尋訪七七四十九天,仍無白澤信息。

眾人有點沮喪。

黃帝並不灰心,繼續尋訪。他相信,隻要心誠盡力,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一天,黃帝一行來到一個地方,但見滿山凸起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各異的洞穴遍布山體。遠處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在天地之間。此處三麵崖壁陡絕,隻有一條蜿蜒小徑可以通達山頂。

再看那些洞穴,有的前後串聯,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內外套接,有的獨成廳堂。

黃帝進入洞中如進迷宮,時而是寬闊的廳堂,可以讓眾人行走;時而又不得不單身獨行,仿佛鑽進狹窄的小巷,洞中空間越來越小,當你認為已入絕境時,但拐過一彎之後,眼前便豁然開朗。

黃帝發現那些石洞曲折勾連,變幻莫測,真是個可居、可行、可玩、可守的好地方。

眾人鑽到最後一個山洞時,但見洞口闊二丈許,梯級而下五丈餘,有崖、有地、有潭、有穴;壁有五彩,狀若雲霞錦綺;泉有八音,聲若多鼓琴笙;人語犬聲,可驚可怪。

進入洞內,隻見一幫男女正圍坐在石桌上吃飯。

洞內之人見黃帝等人的到來,便一哄而散,呼喊著往洞裏跑去。不一會兒,各自掂著棍棒、石斧、劍弩,把黃帝等人圍了起來,瞪著眼,虎視眈眈地擺出一副交戰的架勢。 常先等人一看,連忙拔出刀劍以防不測。

黃帝趕緊讓隨行收起武器,然後,微笑著將一塊虎皮遞給山洞之人。

山洞之人沒有接下虎皮,依然警惕地注視著黃帝。

黃帝和藹可親地看著山洞之人:“你們不要害怕,孤路過此處,並無害你們之意。”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個頭不高,但精神飽滿的老人,走上前來,疑惑地問:“你是何人?來自何處?到這兒作甚?”

黃帝說:“孤乃華夏國軒轅黃帝,受東夷國之邀,來東海尋訪神獸,不料想打擾貴地,還望見諒。”

老人看黃帝不像是壞人,便接過虎皮:“既然是遠方來的客人,大概餓了吧,那就共同進餐吧。”

山洞之人聽老人之話後,也就放下了手中武器。

老人讓山洞人趕緊給軒轅黃帝他們上茶端飯。

黃帝一行早已經走得又渴又餓。獸兒見來了茶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茶碗就大口大口喝水,抓起熱騰騰、香噴噴的熟羊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