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後記”這兩個字時,也意味著英國大學女校長傳記項目即將結束。
還清楚地記得接到這個項目時誠惶誠恐的心情。英國高等教育有著九百多年的曆史,目前的英國高等教育正處於劇變時期,把握這一宏大背景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英國人以保守著稱於世,要想從英國大學位居高位的女性領導處獲取本項目需要的內容談何容易。
數次想過放棄,但還是堅持了下來。或許是被本項目的發起人——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組委會主席、中國傳媒大學名譽校長劉繼南教授多年來對世界大學女校長事業的不懈追求和提升高等教育女性領導力的執著所感染,或許是被本項目的研究對象——肯特大學校長朱莉亞·古德費羅教授、林肯大學校長瑪麗·斯圖亞特教授、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路易斯·理查森教授和劍橋大學前校長艾莉森·理查德教授的精神所鼓舞,經過了種種艱辛,本書最終付梓。
2012年12月,在江蘇中外大學女校長教育發展基金的資助下,本人得以遠赴英國,奔波於倫敦、坎特布雷、林肯、聖安德魯斯,采訪了本書中的四位校長,並查閱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12月的英國,下午4點剛過暮色便開始降臨。出訪日程緊張,任務艱辛,但最終還是順利地結束了采訪任務。直到現在,在英國度過的日日夜夜仍曆曆在目。還記得采訪完肯特大學校長後,從英國東南部的坎特布雷市經倫敦輾轉坐火車到北部的林肯市的那段旅程。火車晚點,必須改變換乘車站,可換乘的火車因遭遇突發事故久久不至。在寒風中等候換乘的火車,暮色一點點降臨,周圍全是說著陌生語言的人,不知道火車什麼時候到,更不知道要晚上幾點才能到達那個陌生的城市,那種無助的心情刻骨銘心。在夜色中到了林肯,50來歲的出租車司機那句“姑娘,這就是你要去的旅館”讓人溫暖至極。直至今日,那種到達彼岸的感覺依然親切至極。
這何嚐不是承擔英國大學女校長傳記項目過程中心路曆程的真實寫照?這一過程是自己無法控製的,會遭遇很多困難,會有突發的事情出現,會感到無助,甚至絕望,但經過長達一年的努力,書稿最終完成。盡管因作者的能力所限,本書會有種種不如意之處,但到達彼岸的感覺還是讓作者欣慰不已。
到達彼岸的路程中,有許多幫助過本書作者的人:
首先是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組委會主席、中國傳媒大學名譽校長劉繼南教授,感謝她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寶貴的研究機會。同時感謝江蘇中外大學女校長教育發展基金為我們的研究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感謝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劉利群教授,沒有她的支持,作者無法在承擔本職工作之餘完成這個項目。
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蔡翔社長、閔惠泉教授、李水仙編輯、蔣倩編輯的督促和指導。感謝傳記叢書專家組各位專家高屋建瓴,為本書提出寶貴意見。
感謝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高等教育管理學院院長羅斯瑪麗·迪姆教授提供寶貴的資料和深刻的洞見,使作者對英國大學女校長這一群體在宏觀上有了更深的把握。感謝肯特大學校長朱莉亞·古德費羅教授、林肯大學校長瑪麗·斯圖亞特教授、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路易斯·理查森教授和劍橋大學前校長艾莉森·理查德教授接受采訪並提供資料,特別感謝瑪麗·斯圖亞特校長為作者的采訪提供的種種便利條件。感謝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院長瑪麗·福勒教授在履新繁忙的工作之餘接受作者的采訪,使作者對英國高等教育女性領導力有了新認識。
感謝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學女校長研究項目組各項目承擔者們無私地分享寶貴經驗,感謝項目組工作人員的支持。限於篇幅,不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但作者銘記在心。
因材料所限,本書難免有種種不當之處,敬請專家、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陳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