һ(1 / 2)

清晨,陳揚醒了。

是驚醒的。

陳揚是第一高級中學的一位學生。昨天,她又一次獲得了年級第一的成績。作為學校的大隊長,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進步得十分輕鬆。

她熱衷於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為了高考前的自主招生。她努力地爭取著,做各種各樣的練習,樂此不疲。深夜裏,當一切都已沉寂,隻有鼻尖在白色的冷漠燈光下發出沙沙的聲音,一種滿足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其實,她並不是老師和家長們想象中的“完美女生”。不知何故,她心裏似乎有著一種天生的挑剔,覺得身邊的同學們——尤其是女生們——都太幼稚,因而不喜歡與她們交流。課間,她一聲不吭地做作業,或形單影隻地走向飲水間。

漸漸地,她被同學們疏離了。一次次的公開票選,無不顯示出她幾乎被班上的同學遺忘。之所以還能繼續擔任大隊長一職,是因為班上的同學們在校級競選的時刻,總是支持本班同學,而她的演講又無一例外十分搶眼、“爭氣”。但陳揚心裏比誰都清楚,她已然不屬於任何一位同學的朋友圈。

陳揚曾有過和班級同學們重歸來往的想法,而總是遭遇失敗。她已經忘卻如何和班上的同學們交流和遊戲。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無助和孤獨。

孤獨,始終是思想的源泉。她的同學們,從在她眼中比她幼稚,到了真的不及她成熟。

和其他女生一樣,陳揚有自己喜歡的男生。關於這件事,她有過很多經曆與感觸。所以,她漸漸覺得,感情這類事兒,像一場場遊戲。贏了,繼續玩下去;輸了,重新開始。陳揚笑看這一切,有時也會為自己喜歡的男生做點兒什麼。但她終究是覺得,這一切都是這場遊戲中的一枚枚棋子——隨時有被吃掉或被遺忘的可能。但她不介意。“就這樣吧。”

為了自己學習和生活狀態,在經過無數次重新開始的嚐試後,陳揚因不願再“糾纏”自己而選擇了放棄。她決定避開這條暫時難以打通的道路,去追尋新的方向。她所向往的,是在外麵——在真實的社會上成名。

陳揚審視了自己。她彈了十年的鋼琴,還學過半年的即興伴奏;12歲那年,她報名參加了流行聲樂課程,這在同齡人當中是很少見的。此外,她的特長中包括“文采”。

她首先計劃寫一本書,把自己童年時代多姿多彩的生活回憶著展示給未來的自己。這項計劃開始已有半年多,在這半年裏,她幾乎是每天早晨把自己回憶起來的一個小故事寫下來,準備在故事準備得差不多後,等待一個假期,把這些故事整理好、篩選一遍,再用小說的形式編寫,然後修改、出版。

此外,她還選擇了“自作、自唱、自彈”流行歌曲。最近兩個星期,她已經寫好了三首歌。陳揚打算在完成二十首歌後,根據經費條件選擇錄製一張專輯或選擇幾首錄製單曲。她希望這也能成為自主招生時精彩的一項。

這是她提前開始的夢想。在大家全都苦苦追尋大學夢的時候,陳揚慶幸自己還清醒著、還保留著一顆追求夢想的心。她不知道這會不會有結果,但和參加競賽一樣,她很享受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