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公布在即 等
改革前沿
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公布在即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總體方案草案幾經修改,目前已基本定稿,也已走完相關法律程序,即將對外公布。方案公布後,上海將出台自貿區管理暫行辦法。
自貿區總體方案涉及近100項試點任務,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等製度環境等,其中超過一半屬於製度創新的範疇。
製度創新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麵: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推進貿易發展方式的轉變、金融領域的開放以及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自貿區將探索建立試驗區金融監管新體製,會有一攬子製度創新,包括人民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流通等。
上海外高橋基隆路9號,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大樓已成為最受矚目的地方之一。不久後,原來立在門外的“外高橋保稅區2號門”的牌子將成為曆史,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牌子。(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3年9月11日)
義烏金改重在貿易金融和人民幣跨境業務
9月17日,《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金融專項方案》公布。《方案》重在貿易金融、跨境人民幣業務、外彙管理體製和民間資本管理方麵的創新。
《方案》帶有針對性、專業性和配套性的特點,提出要加快貿易金融產品創新,如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內保外貸、境外融資貸款等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支持設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鼓勵保險公司推廣出口信用保險。
除了貿易金融,義烏金改的另一重點是人民幣跨境業務的創新。義烏的經濟活動,以“小商品”和“國際貿易”為主,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小商品。《方案》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力度,深化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進出口貿易,推進本地金融機構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的長期合作。(來源:新華網 2013年9月18日)
國有林場改革7省試點
醞釀多年、社會企盼已久的國有林場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8月5日正式批複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甘肅7個省的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方案,標誌著我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進入了實質推進階段。
國有林場改革是我國林業繼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後的又一項重大改革。7個試點省份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批複後,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小組將組織成員單位組成調研督導組,分赴試點省份對國有林場改革進行調研和督導。在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的同時,積極指導推動麵上的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將根據各地國有林場改革進展情況適時擴大試點範圍。
本次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時間為兩年。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小組將於2015年上半年對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進行驗收。(來源:《中國改革報》 2013年9月3日)
公共服務由政府“配餐”轉向百姓“點餐”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地已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製度,其中廣東在省級財政設立專項基金用於政府購買服務。在各地進行的這場構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製度體係的探索中,不僅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服務,政府角色也在逐漸轉變,社會組織得到孵化,公共服務市場變得更有活力。政府購買服務是近年出現的新鮮事,它實質是政府開放公共產品采購市場,在供給機製中引入競爭,從原來的獨家提供改為多家公開招標競爭提供。
政府購買服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零散被動購買到常態化製度化購買,購買服務的範圍由最初的會議、物業、餐飲、教育培訓等領域,逐漸擴大到公共教育、環衛、住房保障等諸多公共服務領域,“公益創投”正逐步由政府提供“配餐”轉向麵向百姓“點餐”。
目前政府購買服務尚停留在定向購買,將來將轉向不定向購買。而隨著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的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采購占政府采購的比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發展到一定階段甚至會超過貨物采購和工程采購的占比。(來源:《中國改革報》 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