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貴州細節”
基層行·當代視線
作者:嶽振 李坤
在第九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和第三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由貴州省委宣傳部主辦、當代貴州雜誌社承辦的“山海相約攜手黔行”泛珠三角九省區黨刊赴貴州大型主題采訪活動,於9月6日下午在貴陽啟動。在兩天的時間裏,采訪團一行約30人分赴遵義市、黔東南州以及貴陽市觀山湖區和白雲區采訪調研。
睹國酒茅台“芳容”
9月6日下午,赴遵義市采訪團來到茅台鎮,深入了解茅台酒生產神秘環境、獨特工藝和厚重文化,領略國酒茅台獨特魅力。
茅台鎮是國酒茅台故鄉、紅軍四渡赤水第三渡轉折地、古川鹽入黔四大渡口之一,是黔北與川南經濟區的連接點,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世界醬香型白酒生產區”、“中國酒都核心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集鎮、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財政體製改革試點鎮和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並獲全國“百佳和諧”小城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貴州省“十大影響力鄉鎮”等榮譽稱號。
在國酒茅台規劃展示館,采訪團了解了茅台酒從枸醬到“國酒”的曆史變遷;通過觀看茅台酒生產的模擬影像,明白了其生產的繁瑣工藝,知道了獨特的水質、氣候、土壤等條件成就了茅台酒的獨特品質;通過參觀茅台小城鎮規劃大廳,了解了茅台酒廠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
行走在茅台鎮的街道上,采訪團無不被彌散在空氣中的酒分子所陶醉。《當代廣西》雜誌記者黃丹說:“今天終於一睹了茅台酒的‘芳容’,茅台成為國酒真是名不虛傳。這是一個大山深處崛起全球知名民族品牌,需要我們共同嗬護。”
品魅力民族文化
赴黔東南州采訪組在兩天的采訪參觀時間裏,聆聽了有“天籟之音”美稱的侗族大歌;在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當地苗族同胞原生態歌舞令人陶醉。要不是行程時間緊湊,有幾位采訪團成員恐怕就會“醉在苗鄉”了。
西江千戶苗寨是貴州苗族人文景觀集中展現地之一,由十多個自然村組成,共住有1300餘戶,人口近6000人,其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整,是貴州著名的少數民族文化旅遊勝地。
“山青水秀俊美貴州,地靈人傑苗寨西江。”四川《黨的建設》雜誌記者楊陽如此感歎:“西江的美是天然無汙染的美,似苗鄉人質樸清亮的歌喉、甜美滋潤的米酒;西江的美也是進取勉力的美,折射貴州在泛珠區域合作中‘生態後花園’的區位優勢。”
與西江千戶苗寨類似的貴州民族傳統村寨眾多,如何兼顧其保護與開發,成為采訪團成員關注的一個焦點。在貴陽市白雲區“蓬萊仙界”休閑農業景區召開的座談會上,貴州師範大學教授但文紅根據她自己長期跟蹤研究與觀察,就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的關係問題,回答了《博鼇觀察》編委、駐歐洲首席代表曹芊,《今日海南》雜誌副社長柏中建等采訪團成員的提問。
但文紅認為,鄉村文化遺產有別於其他文化遺產的最大特征是“活態性”,是當地村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創造的、不斷變遷的、社會性的文化形式,具有成長變化的“生命體”特征。據此,貴州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分為活態性保護、生產性保護,以及適應性保護即為適應鄉村文化旅遊進行的保護;鄉村文化旅遊不宜過度商業化,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也不能急於求成。
觀鄉村“富學樂美”
“四在農家”早已成為遵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農村文化再造的一個典型樣本。
遵義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繼鬆介紹說:“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觀意願,堅持“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的創建原則,充分依靠群眾,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真正把自信寫到了臉上。
在遵義縣龍坑鎮,采訪團深入梳池社區沙灣組采訪。到“黨群之家”參觀了農民文化家園、老年活動室、便民超市、便民網吧、農家書屋、土司文化展示廳等活動場所,體驗了這個村莊近20年的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