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繪就小康新畫卷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科學發展 後發趕超 同步小康
作者:沈新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平壩縣要實現2015年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全縣35.59萬人中有29萬餘人生活在農村,沒有廣大農村群眾的率先小康,全縣率先小康就無從談起。
今年初以來,平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黔中最具競爭力中等城市和率先小康奮鬥目標,堅持用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謀劃經濟社會發展,以工業率先發展為基礎、城鎮加快崛起為龍頭、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民生保障改善為根本,全域規劃、統籌發展、重點突破,著力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聯動”的發展新格局,奮力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繪就率先小康新畫卷。
工業率先發展
增強統籌城鄉發展源動力
工業化是產業集聚升級的主導力量,也是城鎮化的產業支撐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動力。平壩縣委、縣政府把搭建企業發展平台作為加快工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傾力打造工業園區,鍛造加速工業發展的強力“引擎”。
近兩年來,圍繞將“一區三園”打造成三個百億級工業園區,平壩投入近30億元,引進118家企業。目前,引進企業共投資190多億元,有72家建成投產,實現產值52.86億元。在夏雲工業園初具規模的基礎上,平壩全力加快樂平工業園、羊昌工業園建設,依托台泥水泥、華興玻璃、宏大鋁業等一批骨幹企業,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煤矸石、低溫餘熱、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加快麵積3平方公裏的白酒工業園建設,初步形成了裝備製造、民用航空、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生物資源加工、旅遊商品、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七大產業”。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達200戶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0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6億元以上,解決就業3萬人以上。
同時,平壩以重點項目、招商引資、效能建設“三個攻堅年”和“三個百日會戰”為抓手,2012年主抓項目135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146%,列全省第2位;今年主抓項目178個,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2%。2012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4.48%。2012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01億元,是之前5年的總和;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6.95億元,同比增長86.85%。產業的逐步形成帶來了產業資本要素的集聚,使園區經濟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城鎮加快崛起
增強統籌城鄉發展帶動力
沒有城鎮化、工業化的高度發達,就沒有帶動農村加快發展的充足動力。平壩作為黔中城市群的中心節點城市,隨著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和貴安新區建設的快速推進,向東拓展可接受貴陽和貴安新區的輻射帶動,向西延伸可承接安順特大城市戰略的發展利好。為此,平壩在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同時,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努力把平壩建成黔中最具競爭力的中等城市。
努力做大主城區。全縣實施舊城改造1800戶、棚戶區改造1200戶,加快夏雲、天龍兩個組團發展,大力建設平安廣場、迎賓路、高鐵站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著力解決老城區又擠又亂、衛星鎮又少又小的問題。
抓好城市路網建設。平壩在加快貴黃路平壩段和平壩至貴安路聯絡線建設的同時,力爭再用一年左右,完成縣城東南環線、貴安路、黔中路、金安路平壩段及聯絡線建設;盡快拉通縣城到白雲、羊昌等鄉鎮的城市幹道;啟動平壩到十字鄉、齊伯鎮的道路路堤等基礎設施改造;接通廈蓉高速齊伯出站口的連接道路,積極拓展城市框架,特別是東南環線的建成,將使城區麵積擴大一倍以上。
加快推進邢江河流域休閑生態度假區建設。平壩要充分發揮黔中新區工管委的作用,加強與貴安新區的聯係,積極借勢借力發展。圍繞“舊州-天龍-邢江河-高峰山-紅楓湖”生態走廊,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投入2億元左右,將邢江河兩側30米寬的土地收儲或租用,高標準、分層級種植綠化樹,修建人行道、自行車道,盡情彰顯“城市田園、畫裏鄉村”的獨特魅力,為城市人打造“慢生活”的心靈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