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大美無言
成功之路
作者:欣然 陳樂知
高 山先生艱苦奮鬥的原動力是“飲水思源”。他說做人“不要埋沒良心”,也“不要忘記修行”,他深知“幫別人也是幫自己”,“騙別人也是騙自己”,故他“寧可自己同情別人”,“寧願自己幫助別人”,也絕不做有損他人利益的事。他性格開朗豪放,治學嚴謹謙恭,為人友善和氣,做事認真踏實。他用十二個字形容自己的前半生,那便是:“先苦後甜,勤奮好學,問心無愧”。他一直都在用筆耕踐行對傳統文化的吸納與傳承,他是“半個”詩人,也是“有抱負沒有野心的豪傑”。
愛國愛港人士
“先聖宗師萬古流,光如日月照千秋。炎黃學子祀華誕,禮義薪傳應效尤。”一首《慶賀孔聖華誕》,傾釋了高山先生對大聖孔子的敬仰與對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崇。他將“振興中華”視為一名中國人最重要的使命,他用行動為傳承文化獻心獻力。
七十年代香港一個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因闖紅燈被日本記者發佈新聞批評中國人不禮貌。同時期,一德國女記者問一位香港文學批評家,“中國人的聰明到哪裏去了?”這不禁讓中國人陷入了沉思。作為愛國愛港人士、優秀詩人、儒商的高山先生,在看慣了各種社會現象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影響中國人素質和未來的,是這個國家的文化。
21世紀是個科技領先的時代,曆經幾千年曆史淘洗的中華傳統文化,卻以其深厚的底蘊和崇尚的內涵為世世代代所傳揚,成為中國人的驕傲。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曾經說過,“21世紀的人類,如果要和諧地生活下去,必須向兩千五百年的孔子文化學習。”而英國曆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研究了世界各國的文化後也得出結論:“世界上除了中文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有這樣精煉、精美。21世紀如果中國文化起不到主導世界的作用,將成為整個人類的大悲劇。”高山先生深刻領悟到,國家要強大,必須利用軟實力,而中國的軟實力就是流傳千年而不息的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文化。高山先生為人磊落,為自己立下三條堅決不能打破的規矩:“危害民族利益與世界和平的事不做;損害親戚朋友利益的事不做;把金錢、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事不做。”傳承的基礎就是踐行,高山先生嚴格律己,以表對踐行傳統文化的決心,故能擁有君子般的情懷,正直大義,坦坦蕩蕩。他言,作為一個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就應該做個大丈夫,唯有弘揚文明、振興中華才是大丈夫所為。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對於中國文化,他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振興中華獻出一份綿薄的力量。他有著深厚的文化素養,在無數文學競賽中得獎,也曾在服務工作中屢獲殊榮,但他總會不斷地為文學活動和社會團體捐贈善款,以支持傳統文化和社團服務的普及。
中華文化千古一脈,震灼世界,決不能在我們手裏中斷,這是高山先生心中最強烈的信念。中國人聰明且多才多藝,他希望每個國人都能夠懷著天下為公的精神,把才能盡在振興中華文化上。“如何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繁榮興旺而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又能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唯一的道路就是踐行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如今是太平盛世,我希望所有龍的傳人支持這一偉大行動,出錢出力為中華,加速實現中國夢。”慷慨正義之中,流露出高山先生一份深深的中華情懷。
優秀詩人
“男兒立誌出鄉關,事業無成不肯還。心戀故鄉龍井水,天涯處處是甘泉。”他渴望出人頭地,不闖出輝煌誓不還鄉,雖是思念故鄉《甘泉》水,但仍然將其付諸筆端,在古詩詞的深刻內涵中寄託一份遊子的情思。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語言最優美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中國是詩的大國,學習古典詩詞是維繫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必要手段。高山先生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很早就對古典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創作期間經曆了許多學習的苦,然而,高山先生的精神就是那麽的堅韌,給予他力量的,大概是其對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與決心。
熱愛古典詩詞必也有著一顆詩意的心,生活中的高山先生總是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對事物的感受和體悟已經達至一定的境界。他堅持創作,幾十年如一日,習慣於爬格子,或歌頌黨歌頌祖國,或痛批黑暗抨擊腐敗,或抒情寫意舒緩心境,語言平實無華而又不失大氣,這與他質樸溫和的為人是一致的。他說自己是個“觀察型、思考型、參謀型及實幹型、巧幹型的業餘詩人”,他亦因多才多藝而又能歌善舞被戲稱為“劉三姐之弟”,所得之言,名副其實。
“難得鮮花真可愛,清香豔麗世人誇”,清麗的文字間抒發對水仙花的喜愛,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鐵骨天生無所懼,敢為真理作先鋒。”雖還是詠唱植物之作,卻多了一份哲思,以鬆之清高傲骨比喻詩人的高風亮節,託物言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