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術相伴品悠然人生
榮譽展示
作者:鄧麗雲
盧榮基先生是風格鮮明的篆刻家,他對篆刻及書法、國畫有著深層的理解,認識到三者的關係為“牡丹雖好,綠葉扶持”。因此綜合兼顧了這三種藝術種類的優點,形成了穩重美觀、蒼勁有力、形式多樣,富有線條美的作品風格,造就了書法和篆刻相互輝映的藝術成就。
承傳父藝 結緣名師
盧榮基先生的父親,是香港竹刻名家盧漢平(號雲齋),因此他的童年裏,金石墨香總縈繞在旁,其對篆刻書法的喜愛,可謂耳濡目染。“我爸爸的篆刻技藝很厲害,在嶺南一帶很有名氣。”在盧榮基先生的成長中,父親的影響如影隨形。有資料雲:“夫人蔡玉英、七子三女都能夠操刀,一門風雅,蜚聲省、港、澳。”
盧漢平(號雲齋),著名篆刻家、竹刻家,早年曾師從鄧青山學習刻章技藝,藝成執業於廣西梧州,名噪一時。後在廣州、中山石岐設“雲齋”為人篆刻圖章。後因深慕餘仲嘉的竹刻而進行苦學潛修,盡得遺韻,雲齋竹刻因此遙承嘉興一脈。
作為家中長子,盧榮基先生是十個兄弟姐妹中最早接觸篆刻的,其父親的技藝,也在那時開始漸漸傳授予他。加上父親在藝術界中廣結善緣,交友眾多,其中不乏趙少昂、張大千、司徒奇、楊善深、鄧芬等名家。因此盧榮基先生學習藝術的道路上,經常得到各位大師的指點,讓他可以博採眾長,打下了牢固的藝術基礎。
特別跟隨嶺南畫派大師司徒奇習畫時,盧榮基先生的篆刻才能得到發掘,確定了他專攻篆刻的方向,還獲得司徒奇老師的推薦信,轉而拜師篆刻名家陳語山,專長得以發揮,興趣被完全激發,終於步上篆刻專業的道路。
在書法方麵,盧榮基先生則師從與黃少強、趙少昂合稱“嶺南三子”的陳荊鴻老師,受其勁健古拙,風神灑脫的書法風格影響,日漸感悟出篆刻與書法是相輔相成,也直接影響到他日後創作的風格。
受家父的藝術熏陶,又得到三位大師的苦心栽培,加上日後自我的勤學苦練,深究鑽研,盧榮基先生的成長速度不可同日而語。他結合了各位老師的所長,注重作品中畫、字、印的和諧,使之呈現出一種渾圓一體的規範,又能突出各種元素的美觀。作品因此受讚不斷,不少藝林同好也熱情邀請他給自己刻章。
“刻章不僅是獨立的創作,也要配合的國畫、書法等作品,畫風、畫法、字數、字體以及其它因素,往往決定著印章的大小、字體、形狀等等。有的時候,篆刻的筆畫都因作品風格的異同而有所改變。”如盧榮基先生為了配合巨幅國畫作品,會刻製一個6cm的篆刻作品,若主題與海有關,他會將印章做得粗放大氣,符合大海洶湧的氣勢,讓觀眾從一方印章中,便能感受大自然的威力。
盧榮基先生介紹說,自己的篆刻風格取材於秦漢,上溯到殷周青銅上的銘文——金文,再往前還能從古老的甲骨文獲取靈感。因而營造獨特的印風,結合了不同的鐫刻技法及表現形式,於細處精心刻獨到之處,嚐試大小不一的創作樂趣,避免千篇一律的枯燥,以靈活多變的方式詮釋了篆刻的藝術美術變化和藝術特點。
而盧榮基先生深厚的書法基礎,也為他今日創作篆刻提供了很多靈感:“我們小時候學習書法,要寫金文、石鼓文、篆書、隸書,練就了穩重的作品線條,具有美感,對現在修飾印章字形也很有幫助。”而他也參考了老師陳荊鴻擅多種書體,尤以行草見長,取法“二王”,並糅以章草筆意,融會一體的特點:“我在老師的影響下,也經常練習章草,所以書法方麵擅長章草,還有隸書。”
藝術的融會貫通,能讓單項的樂趣變成雙倍。三位大師的教導,讓盧榮基先生將國畫、書法、篆刻三項融會於一體,不僅讓他擁有良好的藝術基礎,也具備了鮮明的創作風格,而他所享受的藝術樂趣,來自三個方麵,增加到三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