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1 / 1)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子·虛實篇》

指揮戰爭不能被動地應付敵人,受敵人擺布,而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要爭取主動,就要突出一個“先”字,如“未戰先知”、“先為不可勝”、“先至而得天下之眾”、“先處戰地而待敵”,對於有利的地形,必須“我先居之”等。凡事都須盡可能搶得先機,在戰爭未發動之前就予以壓製。如果先機被奪,即使是高手也都無法下出好棋。

新產品銷售戰中,優先出品的製造商總要占盡優勢,後出品的廠商則會受到諸多限製,為彌補劣勢,必然會造成其物質及精神上的最大負擔。日本象棋界名人木村義雄有一套特別的戰略,一般人在下棋時總會為陷於逆境而不得不蹙眉長思,木村反而是在占上風的時候端坐長思,大多數對手因此而鬥誌頓失。這是因為戰況好轉時,許多人往往在高興之餘走出昏招,以致無力回天,而對方所等待的就是這一刻。

20世紀30年代初,山東煙台啤酒廠為將產品打入上海市場,於是便主動出擊,征得上海“新世界”遊樂場同意,在遊樂場舉行喝啤酒比賽,48瓶1箱的煙台啤酒一下子被喝掉了500箱。時隔一月,該廠又在報上登載一則消息:煙台啤酒廠將在某月某日在上海半淞園隱藏1瓶帶有特殊標記的煙台啤酒,找到者將獎給啤酒20箱。最終的結果是,這兩次活動煙台啤酒廠前後僅用了520箱啤酒,就使原先鮮為人知的煙台啤酒在上海市民中企業喻戶曉,其他啤酒廠想打進上海市場就難上加難了。

我們注意到《孫子》在解說“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時,沒有提到防禦製勝的例子。這是因為防禦者往往有精神上的消極麵,比如精神萎靡、消極競爭,或者兵力渙散、勢單力孤。防禦某個地域時,如果百般思索敵人出兵的方向,就不得不兵分多處,所需兵力自然龐大;然而如果能集中使用兵力,則采取攻勢應該不難。企業若能持續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妨將利潤的一部分用於更新設備或用於新產品的開發,這便是采取“攻勢”。如果做法更細致的話,則會以調薪、獎金、慰問金等方式來激勵員工的鬥誌。可是有些老板在獲得利益之後就患得患失,老想到“萬一以後情況不好”將會怎樣,因而以守勢經營,終究難成大器。

當然,在市場上采取主動攻擊的策略,並不見得永遠奏效。凡事皆有利有弊,主動出擊、先發製人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主動出擊可能會過早地暴露企業的戰略意圖。倘若領先企業的創新的確有利可圖,眾多競爭對手必然蜂擁而至,並對創新產品或服務再做有的放矢地改進,以蠶食被占領的市場份額。另外,主動出擊、先發製人還存在一個成本劣勢,其早期諸多開拓性工作所付出的成本一般較高,而受益的往往是整個行業並非是市場領先企業一企業,所以極易造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被動局麵。

所以提倡主動出擊、搶得先機並非不計成本的盲目行為,而要在衡量資源、競爭動向及市場情況之後才采取行動。主動出擊應避其尖銳,擊其虛空。硬碰硬,兩敗俱傷;強擊弱,長驅直入。

老板把實現利益目標的謀略先在高層次尋求製勝之道,如求之不得,再根據情況逐次地下移。生意場上,處處都是計。以謀略取勝,就是要能麵對現實與未來,作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對成功路上的種種問題,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方案、絕招,從而解決問題,達到目標。各種謀略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對話五:孫子上兵伐謀與老板企業運籌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