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從戰爭中走來(3)(2 / 3)

在老山戰役中,有一位叫向小平[5]的英雄,他曾經用31發子彈擊斃30名敵人,重傷一名,重傷那個就是因為他第一次開槍打人,下不了手。但是後來他看到越軍要傷害自己的戰友,才將他擊斃。要奪取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這一關是不大容易過的。對一個士兵來說,這種心理訓練非常重要。好在許三多最後過了這一關,像他這樣千千萬萬的青年戰士,在擁有了殺敵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之後,才有可能鍛煉成一支能刺刀見紅的隊伍。就算沒有仗打,中國早晚也得參加聯合國維和部隊去接觸實戰。

《士兵突擊》提到了中外特種兵的比較,其實中國經常派特種兵出境,到南美洲、亞馬孫河等地與世界各國的特種兵一起同場較量,也並不輸於他們。所以咱們也不要迷信,好像中國特種兵的實力就比不上外國人。“別斯蘭事件”[6]發生的時候,俄羅斯動用了最精銳的“信號旗”特種兵[7],那是他們最頂尖的部隊,結果還是不得不用炮轟開體育館的牆和天花板,“信號旗”強攻進去之後兩死四傷,是他們建隊之後最大的一次傷亡。

美國第七艦隊來中國訪問的時候,跟我們進行過十項全能比賽。那些美國水兵看上去很彪悍,但中國人在靈活性和群體合作方麵更具優勢。當然也不能不承認,西方國家在信息設備和特種槍械方麵很有優勢,但真正打起仗來,中國靠許三多這種出身艱苦但信念堅定的士兵,不一定就克服不了20年的軍事差距。

(主講馬鼎盛)

《上帝之拳》

海灣戰爭的絕密內情

弗雷德裏克·福賽斯(frederickforsyth,1938-),英國小說家,曾任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路透社東柏林局首席記者、bbc的廣播記者。著有《豺狼的日子》《諜海生涯》《輕柔說話的風》等。

能不能找到巴比倫大炮,並在開戰之前把它銷毀,成為伊拉克戰爭成敗的關鍵。

1990年的海灣戰爭是一個很複雜的故事,這場戰爭的焦點是核武器,美國打伊拉克的最大理由就是伊拉克藏有核武器,雖然戰後證明他們並沒有。但是當美英盟國加上以色列決定發動戰爭的時候,還是發現伊拉克擁有一種頗有威力的秘密武器——所謂的巴比倫大炮[8]。

巴比倫大炮是如何被發現的?當時,伊拉克被監測到一直通過很多秘密渠道從歐洲購買一些管子,這種管子有點類似輸油管,但是它對堅固程度的要求更高。美軍就懷疑它是發射器的一部分,據說把很多條這種管子接起來,超過一百公尺,就可以發射巴比倫大炮的炮彈。

這個秘密武器瞄準了科威特的一塊三角地帶,那兒也是聯合國軍隊收複科威特的必經之地,如果在軍隊集合在那裏的時候發射一枚大炮,死傷人數可達十萬。如此慘重的代價是聯合國軍隊無法承受的,所以能不能找到巴比倫大炮,並在開戰之前把它銷毀,成為伊拉克戰爭成敗的關鍵。

《上帝之拳》講述了馬丁少校如何深入伊拉克腹地,成功找到巴比倫大炮,並用激光指示器引導美軍的轟炸機把它炸毀的故事。馬丁少校是英國特勤部隊的特種兵,當然這種事情肯定不是他一個人背著炸藥去就能成功的,但是他作為特工人員還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前不久發生過一個類似事件,美國的16架戰機——8架f15作掩護,8架f16滿載著炸彈,直奔地中海岸的敘利亞,成功炸掉了敘利亞的核設施,然後安全返回,16架戰機毫發無損。來回2000公裏的遠程飛行並不難,關鍵是,你如何做到把幾十噸炸彈準確地扔到核設施上?這就要靠特工人員發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