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原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劉瑞紅
財務管理
摘要:杠杆效應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理論,正確運用杠杆原理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本文通過分析企業經營杠杆、財務杠杆和總杠杆的影響因素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為企業籌資、投資管理提供依據,幫助企業正確利用杠杆效應,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杠杆原理 財務管理 應用
一、杠杆原理概述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著杠杆效應,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的存在,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財務管理中的杠杆效應有三種形式:經營杠杆、財務杠杆和總杠杆。企業進行籌資時要考慮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可通過財務杠杆係數來衡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還要麵臨經營風險,而經營風險可通過經營杠杆係數來衡量。兩者綜合可了解企業整體風險的大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合理運用杠杆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杠杆和經營杠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企業管理部門可以利用財務管理中的幾種杠杆效應,在投資、融資決策方麵做好“度”的把握,並進行相應評估,以使企業在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內獲取最大收益。
二、經營杠杆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一)經營杠杆的含義
經營杠杆是指由於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而導致企業資產的報酬(息稅前利潤EBIT)變動率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杆效應。
EBIT=M-a=(p-b)x-a=mx-a=x(m-a/x)
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x為業務量,a為固定經營成本,m為單位產品毛利,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企業隻要存在固定的經營成本,當業務量增加時,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單位產品利潤提高,使息稅前利潤的增長幅度大於業務量的增長幅度;反之,業務量的減少會提高單位固定成本,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使息稅前利潤的下降幅度大於業務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與業務量的變動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是產生經營杠杆效應的根本原因。
經營杠杆效應的大小通常用經營杠杆係數(DOL)來衡量。
1.經營杠杆係數(DOL)的定義公式。
經營杠杆係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X/X)
2.簡化公式。
報告期經營杠杆係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DOL=M0/EBIT0=M0/(M0-a)
上式中M0表示基期邊際貢獻,邊際貢獻=銷售量×(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稅前利潤。
(二)經營杠杆與經營風險的關係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風險就是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製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經營風險是由於經營上的原因導致收益(息稅前收益)的不確定性。
根據經營杠杆係數的計算公式可知,經營杠杆係數反映的是息稅前利潤變動和銷售量變動之間的關係。經營杠杆係數越大,經營杠杆效應就越大,計劃期的銷售量稍有變化,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就會有較大幅度變動,企業的經營風險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固定經營成本越高,說明企業對經營杠杆的利用程度越高,經營杠杆係數就越高,企業的經營杠杆效應也越大,經營風險就越大。
當然,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並不是企業產生經營風險的原因,企業產生經營風險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產品銷售量、產品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經營成本的數量變動引起的息稅前利潤不確定性,但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放大了這一風險。
(三)影響經營杠杆效應的因素
從簡化公式看,凡是影響M0和a的因素,均會影響財務杠杆效應的大小。而M0=(p-b)x,因此,凡是影響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均會影響經營杠杆效應。因此,企業的銷售量是否穩定、售價是否經常波動特別是不利波動(下降)、單位變動成本是否能有效控製、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對企業經營風險都有較大影響。企業應從這些方麵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控製和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