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1 / 3)

構建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

財會教育

作者:張紅琴

摘要: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業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體現文科高職人才培養特色、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對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文科高職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踐教學是實現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加快社會稀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專業業務能力的重要教學模式。目前,高職院校各專業都重視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不斷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適合各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由於高等職業教育最初是以工科高職為主體,因此與工科高職院校相比,文科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起步較晚,實踐教學體係還有待加強和完善。而作為各文科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會計專業,更應積極探索,加強會計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紮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而且掌握會計實際工作技能,實現就業零距離。本文將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會計專業為例,對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校內實踐教學徒有虛名

目前,雖然各文科高職院校在製定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或人才培養方案時基本上將每門專業課程的學時劃分為理論教學學時和實踐教學學時,其中理論教學課時數一般占2/3,實踐教學課時數一般占1/3。但大部分學校的授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並未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或人才培養方案的學時分配安排實踐教學,而是將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理論講授。少數教師雖然在課堂上安排了實踐教學,但也隻是舉幾筆經濟業務,讓學生編製會計分錄或進行計算分析而已,並未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這些所謂的實踐教學並不能使學生了解會計的實際工作情況,更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二)校外實踐教學流於形式

1.校外無法進行整建製實踐。各個職業院校每屆招收的會計類專業學生少則七八十人,多則幾百人,甚至更多。由於受各單位財務部門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的限製,學校聯係的實踐教學基地不可能成批大量的接受學生同一時間去進行實踐,因此會計專業的學生不能像理工科學生那樣進行整建製實踐,而隻能是零零散散地分散到各個不同單位進行實踐,甚至有不少學生依靠親戚朋友的關係自行聯係了實習單位去進行實踐。由於實踐單位眾多,學校沒有精力對每個學生的校外實踐都進行嚴格的全程管理,出現了不少漏洞。如很多學生並未真正到單位進行實踐,最後隻是隨便找個單位蓋個公章應付學校的實踐教學考核,並未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

2.校外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財務信息資料是各單位的核心機密,一旦競爭對手掌握了單位外泄的財務信息資料,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會處於被動的局麵,甚至會威脅企業的生存。因此學生到實習單位實習時往往隻是在財務部門打雜而已,並不能接觸到企業實際的財務資料,甚至部分學生實習所在部門與財務毫無關係。這樣不但不能使學生通過企業實踐掌握真正的技能,也無法使校外實踐教學達到預期效果。目前各文科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在走向社會麵對被安排的崗位不知如何下手也是普遍現象。

二、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

(一)明確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

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該是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能夠在中小企業、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中介機構勝任出納、記賬核算、內部審計、財務分析、稅收籌劃、財務谘詢、納稅代理、外部審計等財務類專業崗位工作。因此,文科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必須緊緊圍繞會計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構建,否則就會偏離方向。

(二)進行會計專業就業崗位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