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宮的大殿上,此時可以說是劍拔弩張,劉小邦和李斯都是震驚鹹陽城的人,隻是李斯是威名顯赫,而劉小邦則是弄臣一名。很多人都是奇怪,劉小邦哪裏來的膽子,無論是趙高,還是李斯,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得罪的,他不僅沒有害怕,反而一得罪那就是倆,文武百官很期待,劉小邦接下來還會得罪哪一個?
秦王政看著殿下的兩個人,忍不住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說實話很少能看到這麼熱鬧的情況,以前基本上上朝都是死氣沉沉,除了李斯的一言堂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事情。或許,以後可以多讓劉小邦來上朝,那樣的話,應該會有意思的多,至少不會那麼沉悶。
劉小邦的一些話,讓秦王政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說實話他曾經作為最貧困的人,對於士族這一套,很多都看不習慣,隻是數百年來秦國一直沿用。即便是商鞅變法以後,士族的力量,依然是不可撼動的,秦王政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必須顧慮到士族的利益,不然的話根本不用想執行那些製定的法令。
劉小邦所說的一些律法的規定,其實有很多都是與秦王政內心所想不謀而合,在他看來律法就是為了人而服務,而不是成為約束人們的東西。秦王政一直以來都是向往著自由,隻可惜他的身份注定不可能如此,同時他也明白戰爭帶來的後果,因此他才會下定決心平定六國,結束戰亂頻繁的中原。
“劉大人!你可知道,你這是藐視王法,甚至可以說是將秦國製定的法度一一踐踏,能有如此強大的秦國,健全的法度是不可避免的。一直以來秦國都是堅持以法治國,而你一句法律不外乎人情,你認為這些法律都是人情的原因製定的嗎?”李斯顯得非常激動,此時秦國的律法他是參與了製定,可是有一點卻是他永遠的痛,那就是大部分律條,甚至是整個框架都是來源於韓非子。
如今劉小邦擺明了是覺得李斯沒有韓非子明白法律的意義,而且有很多條款確實是李斯加上去的,可是他覺得那樣才是對秦國真正的負責,而此時秦國能如此強大,與他的功勞是密不可分的。劉小邦如今貶低他所製定的嚴苛律法,對於李斯來說,無異於當麵打臉,讓他的麵子往哪擱?
“丞相大人,恕我直言,你覺得李信將軍犯了什麼罪,難道就是打了一個敗仗,就要讓他去死?我不認為這樣能讓人信服,每一個將軍都是在失敗中成長,除了那些所謂的天才。可是,沒有嚐過失敗的將軍,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將軍。每一個將軍都要嚐過各種滋味,方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難道不是嗎?誰規定一個將軍就必須打勝仗?二十萬大軍,你敢說,你能用二十萬大軍將一個強大的國家覆滅?”劉小邦此時自然是絲毫不讓,李信此時已經非常的羞愧,可是不代表李信就會甘心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