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伏筆(1 / 2)

我聽少女這麼說,便舉著蠟燭試探著挪著步子向前,大概往前走了幾十步,便看到一段青黑色比水牛腰還粗上幾倍的柱狀物體。這圓柱狀物體上有著和魚一樣的鱗片,這鱗片卻是如碟子般大小,一片一片的在蠟燭的照耀下閃著光,我就隻看到一截,心想這蟠龍應該此時是在盤著睡覺。而且還能看到蟠龍的身體輕微的蠕動著。

這麼一個龐然大物,要真醒來了,就如我一口吞下一個水餃一樣,它也能一口把我給個吞了,我輕手輕腳的慢慢退了回來,來到少女所呆在的洞旁。

“真的好龐大啊!”我對少女說道。

“其實,我知道一個方法,可以讓你不葬身於這蟠龍之腹的。”少女說道。

“啊!你有方法離開這裏麼?還是有辦法讓蟠龍不吃掉我?這個地方如果沒有別的藏身之處,讓它吃掉也是早晚的事吧!”我驚詫道。

“你講一個笑話給我聽吧,若是能惹得我笑了的話,我便告之予你。保證你不會被它吃掉。”

“……”

“不說話是不想講麼,還是以為我同你開玩笑?那你就在這幹等著蟠龍醒來好了。”

“……”

“其實,我也告訴過一些來到這裏來的人是怎麼逃出這裏的,讓他們不至於葬身於蟠龍腹中。來到這兒有幸能和我說上話的,我會讓他們給我講一個笑話。有願意講的,如果笑話能我笑了,我便告訴他們方法,不好笑的,我便看著蟠龍醒來吃了他們。”少女頓了頓又道:“你就沒聽過別人講的笑話麼?”

“聽過,誰沒聽過笑話。好吧。我覺得有個笑話特別好笑,至於你覺得好不好笑,你會不會笑,我不知道,我慢慢講給你聽吧。”

“好,你講。”

“從前,有一戶姓劉的人家有兩兄弟,大哥叫劉早,弟弟叫劉學。兄長要比弟弟大了整整十二歲。這倆兄弟父母死得早,大哥二十歲的時候娶了一個叫董氏的女子為妻。這董氏溫柔賢惠持家有道,把家裏家外治理得是一把手。長兄如父,這個當弟弟的一直把年長自己十二歲的哥哥當父親一樣對待,自然也把董氏當娘一般尊敬了。卻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大哥在三十歲的時候得了重病撒手人寰了。就隻剩下董氏和小叔子劉學過日子。這劉學從小愛讀書,大哥還沒死的那年,這弟弟便在三年一次的鄉試中考取了舉人。大哥死後的第三年。劉學便對大嫂董氏說自己現在是舉人了,便想要參加三年一次的進京趕考會試,需要一些盤纏。這個當大嫂的當即二話沒講就說支持劉學,並且到處借錢籌錢來給劉學當盤纏。劉學想著這個家本來是由大哥和大嫂共同經營著的,現在大哥已經去世了,就剩下大嫂一個人撐著。而且大嫂的娘家人也多次遊說大嫂改嫁,說大嫂現今三十不到,又沒為劉家生得有子嗣,不必為了劉家這樣一直守活寡。這董氏卻說我嫁到這劉家生是這劉家的人,死是這劉家的鬼。雖然現在自己的丈夫去世了,但還有一個二十不到的弟弟,我如果也這樣撒手不管的話。這個現在沒成家隻會念孔孟之道的劉學怎麼照顧自己?就算我要再嫁也得他成了親或考取了功名再說……”

“停!停!停!你這是笑話麼?你這不就是個悲情故事嗎?”少女嘟著嘴打斷了我的話道。

“我都沒講完呢,你等我講完了再評論好麼?”我有點不悅道。

“好,好,是我錯了,不應該打斷你,你請繼續。但願你不要講的太長了,到時我還沒聽完,那蟠龍醒來就把你給吃了。”

“不說很長。”清了清嗓子,我接著道,“這劉學就對董氏說了,說大嫂對我這般好,就如我再造爹娘,如果我這次進京沒能考取得了功名,我就不回來了。在京再呆上三年後重考,約三年後你仍沒見我回來。嫂子你就另找個老實的人家嫁了吧。我也是沒臉再回來了。這劉學拿著董氏給他籌的盤纏上路了,到了京城,參加了這次會考卻是什麼名次都沒撈著。他便在京城謀了份差事,想在三年後的會試接著再考。轉眼到了三年後的會試結束放榜那天,這劉學一看榜告,喜極而泣,竟中了第三名……探花。心想我這一中便是魚躍龍門了。這劉學春風得意回到了家鄉,恭賀之人比比皆是,上到知府下到鄉鄰。這劉學回到家鄉一不為自己置房二不為自己置地,卻是先要給自己的好大嫂董氏在村口立上一個貞潔牌坊。劉學說自己能有今日之成就拜大哥大嫂所賜。”

“立貞潔牌坊那天請了一些工匠在村口立牌坊,卻不知道為何這牌坊怎麼立也立不穩。都一個上午了,一立好牌坊就會歪倒。在旁邊監工的劉學便問自己旁邊見多識廣的師爺,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師爺就悄悄的對劉學說,這可能是你大嫂有過出軌的行為了,她一個三十出頭的女子守寡在家,又沒有子女親人陪伴。有時晚上一人孤枕難眠寂莫難耐偷了男人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她出軌了的話這貞潔牌坊就會立不起來了,但也有一個解決之道。這劉學對自己大嫂偷腥一事也沒有埋怨,也認為這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便問師爺所說的解決之道,師爺說你去問問你大嫂,她出過幾次軌,她若偷過一次男人咱們就在牌坊之下放一顆用水煮熟的黃豆。二次就放兩顆。放了煮熟的黃豆後這牌坊便能立起來了。這劉學便回到家把這事同大嫂說了,說大嫂這也是人之常情,哥哥也死了有些時日了,我不會怪罪於你的。你現在把鍋裏燒開了水,我去取黃豆來。董氏就貓在灶台添柴燒火,這劉學一隻手心便捧了一把黃豆來了,另一隻手捏著一顆黃豆站在灶台前問董氏,好嫂子,你有幾次就直說得了,不要有什麼顧忌。我好往鍋裏扔黃豆。這大嫂見自己小叔子這麼說,臉一紅,悄悄把嘴對著小叔子的耳朵說道:‘小叔,你就別一顆一顆數著扔鍋裏扔了,你去找個大勺,把黃豆一瓢一瓢往鍋裏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