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朱元璋還在的時候對於倭國這個叫人鬧心的國家也是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索性就不去理會了。對於倭國的進貢一律不接受,倭國不得登岸。同時還把倭國和另外的十四國列入了不征諸夷,但是在倭國的旁邊加注了一筆‘雖朝,實詐,暗通奸臣胡惟庸謀為不軌,故絕之’。也就是說朱元璋是因為倭國暗地裏和當時的宰相胡惟庸暗中勾結意圖奪自己的江山,所以對於倭寇就產生了抵觸情緒。
但是這僅僅是一方麵的原因,另一個就是因為倭國的首領當時曾經給老皇帝朱元璋上過一封書信。起因是當初朱元璋因為倭寇肆虐沿海派人前往倭國‘抗議’,這封書信不僅對朱元璋進行了大肆汙蔑,更是叫朱元璋顏麵盡失。
朱棣現在為難的就是一旦要是和倭國開戰,那是不是就要違背先皇的祖訓呢?這對於朱棣來說是個為難的事情。
看到朱棣在上麵不說話,大家議論了一陣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要知道作為領導沒有說話你說的太多說必定什麼時候就說出叫皇帝不高興的話了。
看大家不說話,朱棣輕輕咳嗦一聲:
“眾位愛卿,你們覺得對於倭國是不是要出兵呢?”
戶部尚書上前一步說道:
“陛下,現在朝廷在京城建造大報恩寺,在龍江及沿海大興戰船,在安南用兵這些事情現在已經叫庫銀大幅縮水。如果再貿然對倭國用兵恐怕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了。”
在這個時代戶部相當於是國家的財政部,他說這話就等於是告訴大家現在朝廷已經沒有錢了。
朱棣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朝臣也明白。
文朔這個時候作為內官監的人自然是不能在這個時候說話的,於是一場早朝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朱棣在早朝結束以後召見了文朔,意思很明白就是想要在這個時候聽聽他的意見。
“三保啊,現在我國對我大明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如果我們仍舊坐視不理的話……”
文朔主動打斷了朱棣的話盡管在這個時代是相當的對皇帝不敬:
“陛下,現在國庫空虛自然是事實,但是卻不能成為阻礙發兵的理由。據三保所知,倭國盛產金銀但是倭人不擅提煉,要是我大明水師能夠進軍倭國的話……”
他沒有繼續往下繼續說,但是朱棣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說倭國有很多的金銀,要是一旦出兵倭國當然要首先保證付出和收益成正比了。
“但是大臣們會怎麼想呢?他們都是受聖人教誨的可能會對這樣的事情產生抵觸的。”朱棣也很是憂慮這一點。
“天下間沒有什麼人不愛財,要是這些反對的人在這次的戰爭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難道他們會自斷財路嗎?”文朔繼續說道。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叫他們也能得到利益嗎?”朱棣繼續問道。
“嗬嗬,這就要看陛下的了。”文朔謙虛的說道。
第二天早朝還不等朱棣說話,兵部尚書茹常就出班說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
“哦,茹愛卿,你有什麼事啊?”朱棣很和顏悅色的問道。
“臣請陛下盡快發兵東瀛。據報現在我國已經大量組織散落各地落魄倭人進行整備,意圖不明。想也是對我大明而來,所以為大明百年基業著想,請陛下速作決斷。”
好幾個大臣都是齊刷刷的跪倒請求朱棣盡快決定出兵。
朱棣也不等其他人在說什麼大聲說道:
“倭寇犯境,屠我黎民,劫我財產實屬目無上國。我朝如不出兵懲戒,將遺留後患,為此朕決定派兵前往倭國剿寇。爾等不需再議。”
朝臣嘩然,這皇帝也太那個什麼了吧,發兵這樣的大事竟然是就這麼草率的決定了?
難道說那倭寇要打到南京來嗎?雖然大家很是不理解,但是皇帝是金口玉言說出來了誰還敢再多說什麼,再說現在明朝的禦史之類的還沒有後來那種死諫的作風,永樂皇帝做個什麼決定也基本上不會遇到什麼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