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侍童’飛快的跑了進來,一直跑到了和尚的身邊才氣喘籲籲的說道:
“將軍大人,枚付滿大人回來了。”
可能對於‘侍童’這樣一個稱呼大家不是很了解。先來說一下關於‘侍童’的事。
‘侍童’在日本話裏是叫做‘小姓’的,他們的職責是在大名會見客人的時候持劍護衛、料理大名的日常起居、端茶倒水陪讀待客。而更進一步這個‘小姓’還要負責陪大名上床睡覺,當然這種關係被稱作是‘朏道’或者是被譯作‘眾道’,這樣意思大家就很明白了,就是說這位大名‘好男色’……這個傳統在倭國很有市場的,比如說上杉謙信啦織田信長啦本多忠勝啦這些在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都是其中一份子,並且還以此為高雅……
(我去!原來這還是有傳統的,管不得現在倭國的那個啥那麼那麼的呢。)
好吧不再多解釋了。
“什麼?枚付滿回來了?”大和尚很不相信的樣子,話說這位和尚就是在倭國響當當的人物——足力義滿!
當年足力義滿依靠武力把倭國的南北朝形式上完成統一確立了室町幕府在倭國的統治之後就把皇位神器給了北朝的小鬆天皇自己跑到京都的大覺寺出家當和尚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又把自己‘征夷大將軍’的封號給了自己那個九歲的兒子足利義持真正的做到了一心向佛的準備。給自己起個名字叫‘道義’(一開始是叫‘道有’的,這個是後來改的),法號天山。當然,跟隨他的波斯義將和不少武家公家的頭麵人物都是追隨他一起出家了。
當然了,這隻是表麵上的樣子,實際上是足力義滿是把自己的幕府從室町搬到了北山而已。整個日本的軍政大權依舊是在他的手裏牢牢地把持著,成了倭國的太上皇。
“將軍大人,我們這次差點就回不來呀!要不是在中土我們收留了一個明人,恐怕那些該死的海盜已經把我們殺光了!幸好那個明人武藝高強才擊退海盜我們得以安然來呀!”
“海盜?到底是怎麼回事?說清楚一些。”足力義滿最不滿意這個枚付滿就是這一點,一點屁大的事情在他那裏都會變成火燒屁股一樣。
原來,這位枚付滿是當初足力義滿派往大明的第二波使者中的一員,因為前麵自己派出去的千元代根本就沒有回來,足利隻好在第二年再次派出了枚付滿前往大明希望能夠打開這個富庶帝國的商貿之路。
而這一次好像是明朝的皇帝換了人,據說是對倭人分外仇視,枚付滿在禮賓司等了大半年也沒有機會見到隻好是返回了倭國。不過在啟程的時候收留了一個據說在明國是反叛者的人,名字叫王彪。據他自己說是因為反抗大明的皇帝被通緝所以想到倭國避難。
本著既然來了就要有所收獲的想法,枚付滿也沒有多說什麼帶著這個人就開始返回倭國之路。
但是好像天照大嬸已經不再眷顧這些人了,在離開大明海岸三天以後他們遇到了海盜,並且是那種倭國落魄的武士和饑民組成的海盜。二話不說就把這艘船包圍了,一番惡戰下來竟然是把枚付滿的人殺的大敗。
關鍵時刻這位明國的反叛者出手了,盡管自從登上這艘船之後他就一直被枚付滿安排在船的最底艙,甚至連飯食都不能保證。但是就是這個避難的明人在危急時刻憑一己之力擊退了海盜保全了奄奄一息的船員們。
“難道你沒有報出本將軍的名號嗎?”足力義滿不相信自己的名號會這麼不值錢。
“我說了,但是那些可惡的家夥根本就不理會。他們眼睛裏隻有財寶!”
枚付滿不停的說著,好像是受到了莫大的屈辱一樣。
“將軍大人,這些人要是不給他們教訓,恐怕以後就更加難以收拾了。咱們大和民族的臉麵都要叫這些人弄幹淨了!再說我在大明還聽說一個消息,明國的皇帝要對咱們用兵,據說就是因為這些可惡的浪人!”
“什麼!?明國皇帝要對我們用兵?為什麼!你為什麼不早說!”聽到明國皇帝要用兵倭國足力義滿一下子慌了。
“額……”枚付滿這才想起來這次自己回來就是要向將軍稟報這件事的,剛才怎麼就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忘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