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看起來很是周正的僧人這個時候對枚付滿點點頭就不再說話了,好像是得到了什麼指示似的,枚付滿趕緊上前一揖掃地說道:
“上國大人,請原諒我們的失禮,對於一個弱國寡民的我們來說,支持上國剿滅倭寇是我們應盡的本分。剛才的話還希望上官不要放在心上,現在我代表足利將軍對於上國提出的條件表示全盤接受,對於上國在我國劃定租借的事情也沒有異議。”
一轉眼事情竟然是峰回路轉,原本還在屏風後麵有點擔心的朱棣禁不住是長長的出口氣,心裏感到很納悶,為什麼這倭人在最後時刻竟然是會同意這樣的條件呢?再說要在倭國劃定什麼租借地?這不就是和直接占領他們的土地一般嗎?這樣的條件他們也能接受嗎?
不管在後麵的朱棣是怎麼想的,文朔一聽枚付滿這麼說,在通過剛才枚付滿和那個老僧的表情,心裏對這個老僧的身份已然表示出懷疑的態度,他真的就是一個普通和尚嗎?
“好,既然你們願意接受條件協助帝國剿滅倭寇,本官明日便會奏明我朝陛下。相信很快你們就能夠受到陛下的接見。”文朔好像是心裏早就知道他們會同意這樣的條件一樣,無所謂的說著。
感激的枚付滿半天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隻是一個勁兒的向著文朔作揖說道:
“感謝上國,感謝大人。”
“哦,對啦為了表示出帝國對於和倭國進行貿易的重視,本官將親自去你們倭國把這些事情處理好。”文朔淡淡的說完伸了一個懶腰很是疲憊的樣子。
第二天早朝
文朔在朝堂上向朱棣說明了倭國接受了帝國提出的條件表示願意協助帝國剿滅倭寇,並且詳細的把自己的計劃向朱棣以及朝堂上的眾臣闡述明白了,大家聽到自己竟然是可以在倭國駐軍,並且還可以得到很多的銀錢,有的人歡欣鼓舞認為這是天朝上國的本分。但是也有的人認為這樣的話有損於天朝上國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終日苦讀聖賢書的老學究們心裏就感覺好像是有快魚骨頭卡在那裏一樣。
但是在龍椅上的朱棣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些,對於文朔能夠辦成這件事也是感到自己沒有看錯人,對文朔的信任更加增添了幾分。
其實這個結果朱棣是在昨天就已經知道了,因為他就在現場呆著的嘛,但是那和今天的事情並不一樣,現在在朝堂上當著所有人的麵說出來就等於是這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基準國策而不會改變了。
但是顯然是有人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一幕的出現,認為這是貪圖利益而把朝廷的形象完全的丟失了。
“陛下,臣有本奏。”
大家順著聲音看去,原來是禮部侍郎。
“哦,不知道楊愛卿有什麼事情啊?”正在興頭上的朱棣這個時候也是稍有的和顏悅色。
禮部侍郎楊建指著文朔說道:
“陛下,自古以來我堂堂中華為天朝上國,自古以來四方番邦無不仰慕我天朝聖恩前來朝貢。這是多少年的傳統了。而現在這個閹人竟然是要和異域番邦計較那些許小利而叫我朝廷顏麵盡失,長此下去隻能是叫我朝廷在四方番國之中留下惡劣的印象有損陛下寬厚仁德的形象。所以臣懇請陛下將這個閹人斬首以淨朝綱!”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大家沒有想到這個禮部侍郎會說出這樣的話。但是顯然抱持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等楊建把話說完緊跟著又跪倒了幾個大臣也是要求朱棣把文朔斬首淨肅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