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古裏立碑(2 / 2)

“孤王聽說使節要在這裏立碑見證兩國友誼?”沙裏地轉頭問道。

“我等正有此意,現在既然是國王大人也在這裏,我看不如碑文就由國王大人代筆吧。”文朔點點頭表示肯定。

“好啊,那孤王就卻之不恭了。來人呀,準備筆墨。”沙裏地也是個好熱鬧的人,現在他在古裏國基本上就是一個象征的樣子,具體的事情都是由下麵的幾位大長老iqu打理他隻不過就是最後簽個字蓋個章什麼的所以對於這些事情都是很熱衷。

當下就有古裏國的侍從準備好了一應用品,沙裏地站在桌子前麵刷刷點點寫著那些叫大明的人不認識的文字,很快的功夫就把碑文寫好了。

“為了彰顯兩國的友誼,我們決定在這裏建立一座碑亭來保護這塊友誼碑。”文朔看看沙裏地說道。

“好啊,但是使臣閣下,你知道我們古裏國對於這些東西都不是精通。就那這往石碑上雕刻這些文字恐怕沒有半個月都是不行的,更不要說建立一座碑亭了。”沙裏地當然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個什麼樣子,不但說石匠沒有幾個就是建築工匠也是很缺少的。

文朔像是明白他的意思微微一笑說道:

“嗬嗬,國王大人此事就不必費心了。現在咱們到裏麵去喝杯水酒,我想等國王大人出來的時候怕是碑文就已經雕刻好了,等到我們離開古裏的時候一定會把碑亭建好的。”

“吃一頓飯就能把這些碑文都雕刻到石碑上?”沙裏地有點不相信,要知道現在隻是僅僅有了碑文,不要說石碑了就是石料現在還都沒有著落呢。

“當然,來國王大人請——”文朔好像是沒有看到沙裏地疑惑的表情一樣伸手做了一個相請的姿勢說道,隨後轉身對王景洪說道:

“今天咱都放假,為了見證兩國的友誼。另外找人趕快把石碑做好。叫後廚置辦一桌上好的酒宴,咱們和這位國王大人好好的盡興。”

等到大夥從屋子裏出來的時候,沙裏地四下裏看看想要看到那塊明人說的石碑在哪裏。不但是他,就是那些古裏國的長老貴族們也都是希望看看明人真的會在一頓飯的時間裏把碑文刻好嗎?

文朔引領著大家來到貨棧後麵:

“諸位請看——”

古裏國的人都驚呆了……

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塊高約三四米的石碑,上麵用漢文和古裏文雕刻著剛才沙裏地寫下的那段話:

古裏王沙裏地,天朝上國巡洋正使鄭統帥大寶船遠來。大明、古裏互為交好邦國,茲立碑願兩國友誼長存,千年不朽。

但是很顯然明朝人對於古裏王的這段話不是很滿意,所以在漢文那裏加了一段話:

大明帝國永樂年,帝國巡洋艦隊巡洋正使鄭和,副使王景洪、陳瑄率領帝國寶船艦隊原設重洋十萬餘裏抵達古裏國。古裏國民風淳樸,社會繁榮,是海外少見的富庶繁榮之邦。刻石碑見證兩國友好交往,永昭萬世。

沙裏地指著石碑說道:

“天朝真是能人輩出,如此短的時間裏竟然是能夠做成此等石碑真是叫下國開眼了。”言語裏已經把自己放到了明朝的身下。要知道在古裏國不要說是雕刻石碑了,就單單是尋找雕磨出這樣一塊石碑沒有一兩個月怕是都完不成的,等到往上麵刻字的時候還要因為有殘次品再從頭開始做,總的算下來沒有半年至少也要三四個月才能完成這樣一個工程的。

文朔也宣讀了永樂皇帝對古裏國國王的誥命詔書,賞賜銀印。作為對大明封賞的回報,古裏國從過往到下麵的王公貴族一直決定把這一塊地方作為明國以後到古裏國的特許地,在這裏明國不但可以建立貨棧,還可以使用自己的護衛保護周全。同時也把現在艦隊停靠的海岸作為大明艦隊長久駐守的基地,在那裏明人對土地居民什麼的擁有管理統治權。

“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國家對於帝國充滿了貪念,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需要使用武力才能為大明開拓疆域啊。”陳瑄站在船上看著漸漸遠去的古裏國海岸,在那裏大約有一千名忠勇的帝國水師突進隊士兵駐守,為的是保護大明的海外土地雖然那裏隻有不到一百平方公裏的地盤,但是至少在那裏有了帝國艦隊以後西進的重要據點。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裏國盛產珍珠啦香料啦什麼的,在這裏有個據點就可以用最便宜的價格弄到那些在帝國很是珍貴的貨物,既然是這樣那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