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科恩一度是普林斯頓大學中量級拳擊冠軍。別以為一個拳擊冠軍的稱號會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但當時對科恩卻是件了不起的事兒。他對拳擊一點也不愛好,實際上他很討厭拳擊,但是他仍然痛苦而一絲不苟地學打拳,以此來抵消在普林斯頓大學被作為猶太人對待時所感到的低人一等和羞怯的心情。雖然他很靦腆,是個十分厚道的年輕人,除了在健身房裏打拳,從來不跟人打架鬥毆,但是想到自己能夠把瞧不起他的任何一個人打倒在地,他就暗自得意。他是斯拜德.凱利的得意門生。不管這些年輕人的體重是一百零五磅,還是二百零五磅,斯拜德.凱利都把他們當作次輕量級拳擊手來教。不過這種方法似乎對科恩很適合。他的動作確實非常敏捷。他學得很好,斯拜德馬上安排他跟強手交鋒,給他終生留下了一個扁平的鼻子。這件事增加了科恩對拳擊的反感,但也給了他某種異樣的滿足,也確實使他的鼻子變得好看些。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最後一年裏,讀書過多,開始戴眼鏡。我沒見過他班上的同學還有誰記得他的。他們甚至記不得他曾是中量級拳擊冠軍。
我對所有坦率、樸實的人向來信不過,尤其是當他們講的事沒有漏洞的時候,因此我始終懷疑羅伯特.科恩大概從來也沒當過中量級拳擊冠軍,也許有匹馬曾踩過他的臉,要不,也許他母親懷胎時受過驚嚇或者看見過什麼怪物,要不,也許他小時候曾撞在什麼東西上,不過他這段經曆終於有人從斯拜德.凱利那裏給我得到證實。斯拜德.凱利不僅記得科恩。他還常常想知道科恩後來怎麼樣了。
從父係來說,羅伯特.科恩出身於紐約一個非常富有的猶太家庭,從母係來說,又是一個古老世家的後裔。為了進普林斯頓大學,他在軍事學校補習過,是該校橄欖球隊裏非常出色的邊鋒,在那裏,沒人使他意識到自己的種族問題。進普林斯頓大學以前,從來沒人使他感到自己是一個猶太人,因而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他是個厚道的年輕人,是個和善的年輕人,非常靦腆,這使他很痛心。他在拳擊中發泄這種情緒,他帶著痛苦的自我感覺和扁平的鼻子離開普林斯頓大學,碰到第一個待他好的姑娘就結了婚。他結婚五年,生了三個孩子,父親留給他的五萬美元幾乎揮霍殆盡(遺產的其餘部分歸他母親所有),由於和有錢的妻子過著不幸的家庭生活,他變得冷漠無情,使人討厭;正當他決心遺棄他妻子的時候,她卻拋棄了他,跟一位袖珍人像畫家出走了。他已有好幾個月盡考慮著要離開他的妻子,因為覺得使她失去他未免太殘酷,所以沒有那麼做,因此她的出走對他倒是一次很有利的衝擊。
辦妥了離婚手續,羅伯特.科恩動身去西海岸。在加利福尼亞,他投身於文藝界,由於他那五萬美元還略有剩餘,所以不久就資助一家文藝評論雜誌。這家雜誌創刊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卡默爾,停刊於馬薩諸塞州的普羅文斯敦。科恩起初純粹被看作一個後台老板,他的名字給登在扉頁上隻不過作為顧問之一,後來卻成為唯一的編輯了。雜誌出刊靠他的錢,他發現自己喜歡編輯的職權。當這家雜誌因開支太大,他不得不放棄這項事業時,他感到很惋惜。
不過那時候,另外有事要他來操心了。他已經被一位指望跟這家雜誌一起飛黃騰達的女士捏在手心裏了。她非常堅強有力,科恩始終沒法擺脫她的掌握。再說,他也確信自己在愛她。這女士發現雜誌已經一撅不振時,就有點嫌棄科恩,心想還是趁有東西可撈的時候撈它一把的好,所以她極力主張他倆到歐洲去,科恩在那裏可以從事寫作。他們到了她曾在那裏念過書的歐洲,呆了三年。這三年期間的第一年,他們用來在各地旅行,後兩年住在巴黎,羅伯特.科恩結識了兩個朋友:布雷多克斯和我。布雷多克斯是他文藝界的朋友。我是他打網球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