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新生意
生意
炒碳倆月賺10萬
文/麗 濤
深圳“80後”投資者史成投資30萬元“炒碳”,兩個月內便獲利10萬元,成為中國碳交易市場中第一個獲利的個人投資者。
碳交易簡單來說,就是政府給予強製納入交易的企業一定的碳排放配額,如果排放超出配額則必須在市場上購買碳配額,不然就要被罰款。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可從碳交易市場中買賣碳排放配額而獲利。
2013年7月初,看到深圳碳交易啟動的消息,史成敏銳地感覺到,“這是個賺錢的機會。”史成在金融機構做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又曾在澳大利亞留學,對當地的碳交易有所耳聞,認為“炒碳”是一種新型的投資產品,可以嚐試一下。
在動員全家籌到30萬元後,7月2日,史成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開了賬戶,並掛出35元/噸的購買價格。
按照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規定,個人投資者需要一次性繳納會費2000元,每年交年費1000元,也就是說首次投資的門檻為3000元,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開戶的個人,不限深圳戶籍。機構會員則需要一次性繳納會費50000元,年費30000元。
等了一個月後,終於有企業願意出售自己的碳配額。史成果斷出手,購進7000噸碳排放配額。史成等待合適的時機出售手中的配額。過去幾個月,深圳碳交易市場配額的價格不斷上漲。就在價格升至頂峰每噸140多元前,史成陸續拋出手中所持有的配額。去年9月10日,他以均價65元掛單賣出5200噸配額,獲利超過1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炒碳主要還是看投資者對市場的判斷,在試點期的三年,越早進入碳市場就會越早獲益。
甜餅光盤:一張光盤的“升值”路徑
文/俞曉燕
“這年頭賣光盤,基本沒戲,隻有讓它們告別千篇一律,擁有獨一無二的個性,才能吸引人。”甜餅光盤的創始人張一表示。考慮到今後淘寶對盜版問題越來越嚴格,張一認為,賣空白光盤最為保險,能夠避開版權問題。因此,“甜餅光盤”的賣點著眼於盤麵的個性化定製,而不是可以由顧客自己刻錄的內容。
每張光盤表麵的空白處,都被張一視為創作空間,可以在上麵“繪製”創意圖案,或者根據客戶要求定製圖案和文字。在店鋪中,售賣的寶貝有兩三百種,每張光盤表麵均是創意插畫,有的是店主原創,有的是購買了版權的作品,風格多種多樣,唯美的、搞笑的、卡通的、時尚的,不一而足。
現在“甜餅光盤”的產品更多被消費者當成禮品和紀念品。在銷售旺季,每個月的銷量能達到2000餘張,扣除全部成本和人工費用,小店每月的淨利潤約1萬元。
新式美工坊:讓兒童學“創意”
在一個以紅黃藍綠為主色調的畫室內,十幾個四五歲的兒童正在觀看龍卷風視頻:龍卷風呼嘯而來,巨大的破壞力令人震驚……看過短片後,繪畫老師讓每個兒童按照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畫出自己心中理解的龍卷風。這是一家新型美工坊別具一格的創想繪畫課程,其所設美術課程主要分為學前階段的課程體係和小學階段的課程體係,學前階段基本處於兒童的塗鴉期、前圖式期,更側重對兒童感受與創想能力的培養,因此,多采用創想課程、創意彩塑、情商繪本等課程設計,以達到用探索的方式培養兒童創意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