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將介石委派皖西剿共總指揮厲式鼎拚湊4個師1個旅共15個團約2萬人,由合肥大舉西援。
方麵軍總指揮認為援敵數量雖多,但建製雜亂,道遠師疲,士氣低落;紅軍兵力雖少,但有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大力支援,加之地形有利,預有準備,以逸待勞,士氣旺盛,有著擊破敵人援兵的可能。遂決定以第73師在樊通橋地區構築工事,擔任正麵阻擊,第10、第11師主力分置於第73師兩翼向機迂回包抄,第73師1個營協同六安獨.立團進至陡拔河以東,誘敵西進。
5月1日,紅軍誘敵分隊同敵先頭部隊接觸,邊打邊撤。2日拂曉,敵先頭1個旅尾紅軍西進,渡過陡拔河,進至紅73師陣前,其後續部隊尚在河東。紅軍乘敵半渡之際,猛烈反擊。
敵先頭部隊倉皇後撤,其後續部隊仍向前趕進,前退後擁,隊形大亂,先頭旅大部被殲。敵後續部隊慌忙搶占老牛口、婆山嶺高地,企圖穩住陣腳。這時紅11師主力已由六安城南之七裏井、五裏塘、大頭崗向敵左側後迂回;紅10師主力也由戚家橋,廟崗頭向敵左側後包抄。紅73師渡過陡拔河,向敵縱深猛,一舉摧毀了敵軍總指揮部,活捉了厲式鼎。紅11、紅10師主力也一舉攻下婆山嶺、老牛口,將敵退路截斷。
敵軍10多個團全被包圍於陡拔河兩岸,人馬自相踐踏,亂作一團。紅軍主力在獨.立團、遊擊隊、赤衛軍和參戰群眾的配合下,多路向敵衝擊,至17時,全殲敵軍2萬援兵。
在紅軍打援期間,蘇家埠,韓擺渡守軍數次突圍,均未得逞。5月8日,全部繳械投降,戰役勝利結束。蘇家埠戰役曆時48天,共殲敵3萬餘人,其中俘總指揮厲式鼎和5個旅長,12個團長及營以下官兵18萬餘人,繳獲長短槍16萬餘支,機槍250挺,各種炮44門,電台5部,擊落飛機1架,占領了河以東廣大地區。此戰是鄂豫皖區紅軍的空前大捷。蘇家埠大捷連同黃安、商潢、潢光攻勢作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民黨軍第三次圍剿計劃。這些勝利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區革命運動發展過到最高。
在場的這些人中,除了黑大曾經在特種部隊中服役,陳偉跟蛇皮也是在雇軍團待過,所以大大小小的戰役都了解過,對這種經典的打法肯定也是略有耳聞的。
現在聽到黑大提起來,他們頓時都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蛇皮這時候說道:“老大,我覺得黑大兄弟的話可以采用,如果強攻的話,對方人多,我們肯定會有損傷,要是采用圍點打援這種方式,一點點的消磨掉,然後再發起攻擊的話,我覺得很大程度的能以最小的傷亡將對方給吃掉。,”
陳偉點點頭,說:“計劃是很不錯的,但是,如果要發生這種大規模的戰鬥的話,今晚勢必會驚動到警方,按照我的推測,對方既然是混黑的,肯定不會報警處理,但是我們還是要謹慎一點,我的想法就是,以最簡短的時間接受戰鬥,大家過來一點,我來安排一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