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季琦:我眼中的連鎖擴張(1 / 3)

季琦:我眼中的連鎖擴張

連鎖50強

作者:劉岩

47歲的季琦回歸,漢庭酒店集團更名為華住。二次“出征”,他改變最明顯的是換成一副純手工定製的黑框粗邊眼鏡。法國工匠精益求精,光配鏡當天調試就花費兩個小時。季琦說,這位工匠的手藝是家族傳承三代保留下來。

傳承。這兩個字也是季琦曾經不斷思索追問的問題。到底企業能活多久?2009年通用汽車宣布破產保護時,季琦頗有感慨,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他稱:“做企業有點象逐浪,你要是能一直順著浪頭,就會一浪勝過一浪,始終在浪尖。但這樣的人是少數,因為在浪尖上的是不穩定平衡,最大的可能就是往下滑,掉下去。最牛的是那種在海浪形成的管道裏穿越的人,浪花包圍著他,他在浪裏滑。這些人看到的風景和平常人也是不一樣的。”

將華住做成百年老店,曾是季琦做的最大夢想。即使在前不久回歸華住之時,他還立下誓言:“要從一個連續創業者,蛻變成一個百年企業的締造者”。

但過去半年,季琦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將企業做成千秋萬代太難了!”季琦對《創業邦》坦言。“惠普對IT行業的人來說像神一樣。但今天怎麼樣?再不用多舉例,都是失敗的案例。難道是因為這些創始人不夠聰明?難道他們不想將企業做成千秋萬代?他們肯定想。現在,唯一能做的是自己在時,把企業做好,然後順其自然”。

先後將攜程、如家、漢庭三家公司推向納斯達克。季琦說:“不會再做第四家、第五家上市公司,華住才是我一輩子的事業。”

連鎖經濟型酒店市場的創業機會還多嗎?

說經濟型酒店不賺錢是錯誤的。其實還是非常賺錢。漢庭不少地段的毛利仍然可以做到20%以上。未來,經濟型酒店品牌——漢庭仍然是華住的主打產品,中端酒店全季、星程大概占30%,五星級的禧玥大概占10%比例。

中國酒店市場空間還是很大,隻不過需要很長時間。國內外的一個數據對比最能說明問題。父輩們可能一輩子不見得住酒店,把他們的人頭數減掉後,目前中國的酒店房間總數除以人口總數,這個比例大概是國外的1/10。

從宏觀上來看,中國的酒店集團規模跟美國比差得很遠。而我們中國現在隻有幾家集團達到千店規模,跟美國至少還有10倍左右的差距,甚至,中國未來可能容納2-3家萬店規模的酒店集團。當然還是以經濟型酒店為主。現在華住隻有1200家酒店。美國最大的酒店集團在全球大概有5000~6000家店。

為什麼開始發力中高端酒店,重點打造全季?

華住是中國第一個做多品牌運作的酒店集團,2011年時就有了中端酒店全季。第一、世界上任何大的酒店集團都是多品牌運作,而且基本是全品牌。從自身發展需求考慮,才做酒店集團的,光靠漢庭一個品牌滿足不了我們的胃口。

第二、我們10年前進入酒店行業。現在中國的消費觀在逐步改變,消費能力在提升,就是所謂的消費升級。原來的經濟型酒店產品本身需要升級、換代和優化,此外,市場還需要更高檔次的品牌。這是我們當初做中檔酒店全季的原因。

但也有人說,做中端酒店是件很悲慘的事情。他們認為中端酒店被“兩頭”擠壓,“上頭”被外資們所謂的高端酒店擠壓,中端酒店價格上不去;“下頭”被經濟型酒店擠壓,客源越來越少。但我覺得,哪裏有問題,哪裏就有商機。

作為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壓力方麵的考慮,才運作多品牌?

肯定有,但不是做中高端品牌的最主要原因。成本隻是比較微觀的因素,比如一些城市的某些地段,物業成本已經非常高,再賣一百多塊錢,就算不過來賬了。這時,就需要發展高端品牌消化一、二線城市的高租金。

上市公司的確有壓力,得不斷追求高回報,實際就是“錢生錢”,讓錢不斷增值。比如,將30億做成15%的回報肯定比將1億做成15%的回報更累。就像牧場越來越大,我得不斷尋找肥美的草地,保證羊群和牛群來吃。這是上市公司的壞處,也是好處,企業會不斷給你前進的動力。資本的本性就是哪兒好往哪兒跑。

在規模擴張之後,連鎖企業應該如何保持控製成本與管理效率之間的平衡?

每個連鎖企業都應該做好成本控製。開始大規模連鎖發展之前,要做出一個非常成功的旗艦店,確立穩定可信的商業模型。拿一些餐飲行業為例,成功的加盟品牌必須要做出很高回報的示範店來,比如可能在開店一年之內就收回投資。這樣才有人願意加盟,買你的品牌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