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華夏十五國(2 / 2)

當看著一塊塊纏繞著神秘霧氣的莽荒世界在腳下推進。

項雲感覺自己的心也跟著激蕩了起來。

華夏世界實在是太廣袤太精彩了。

小小的揚州郡,其實並不值一提。

若要介紹華夏聯盟以及華夏十五國的背景,就不得不追溯到兩千兩百年前,也就是楚漢對壘的崢嶸歲月。

若華夏理事按照正常軌跡發展,秦漢之際本該走向皇帝集權。

自秦始皇以後,從漢高祖開始,中國的最高統治者都應該叫做皇帝。

可秦末天降隕石帶來靈氣複蘇,導致這個世界曆史出現了偏差,楚漢之爭,漢軍慘敗,劉邦還沒成漢高祖就死了,所以後來的大漢根本就沒有出現過。

項羽是仇秦分子,放棄封建製度,堅定實施分封製。

因此華夏世界再沒有出現過所謂的皇帝。

華夏分封製始於西周,這種製度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致命缺點,那就是分封諸侯的權利太大,隨時間流逝,天子國衰退,諸侯國崛起,必然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戰亂不息的局麵。

可靈氣蘇醒以後的世界,與地球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了。

強者的壽命很長,分封的周期變長,更延緩天子國的衰退時間。

項羽一個人就在世六百多年,楚國整整延續一千年才衰退,比地球任何一個朝代的曆史都要長了,所以在這樣的製度之下,反而保持華夏文明,避免在皇帝集權中走向僵化,持續百花爭鳴繁榮昌盛,一舉成為這個世界最強的超級勢力。

當今華夏,疆域廣闊,實力強大,無人能比。

雖然延續諸侯國分封的傳統,但是在法聖指定的華夏契約之下,華夏始終維持在一種分中求和的狀態,這些年更是越來越開明,越來越與時俱進了。

秦國、齊國、三晉(韓、趙、魏)、北燕、西楚、蜀漢、是八大華夏核心國,也是整個華夏聯邦最堅固的根基。

八大諸侯是華夏的中心世界成員。

對內或許各自自治,有一些利益紛爭,可對外卻高度一致。

因為每一任諸侯王在上位時,都必須簽訂法聖遺留的法家契約,隻要遇到外來勢力侵犯華夏,無論彼此有天大的競爭與仇恨都必須暫時擱置,共同聯手一致對外,否則將受整個華夏法家秩序之力製裁。

八大核心國諸侯王分別擔任華夏聯邦八大常任軍政常委。

華夏核心國外,還有四大華夏藩國,四大藩國分別是:大理、百越、藏國、西域。

大理在雲南越南以及緬甸一代,一定程度受到巫蠱文化影響,資源極其豐富是十分富庶的國家。

百越則是廣東雲南海南等沿海地區,所占麵積相當廣闊,山高林密,風俗奇特,既有鐵血凶悍的蠻兵巨獸,也有讓人談之色變的古老巫術。

藏國在青藏高原之上,這個地方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卻是各種宗教的聖地,被稱之為華夏的僧侶之國。

西域相當地球的新疆以及局部中亞地區,乃是華夏世界以及西方世界的通道與窗口,東西文化交流碰撞,本地也是土族林立部落無數,風俗非常的奇特,文化也極其繁榮,是一個非常精彩的地方。

四大藩國不在中原,可是猶如藩籬一樣,圍繞華夏核心世界,屬於華夏聯邦成員,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華夏聯邦體係之下,八大核心國與四大藩國以外,另外有三大比較特殊的屬國:匈奴、朝鮮、東瀛。

三大屬國也是華夏聯邦成員,關係相對而言比較疏遠,因為距離太遠的關係,華夏聯邦對三國掌控比較弱,所以三國對華夏是附屬關係。

匈奴包括蒙古以及部分俄羅斯。

朝鮮包括朝鮮半島和堪察加半島部分地區。

至於東瀛又稱扶桑,自然就是前世的日本了。

八大核心國,四大藩國,三大屬國,構成華夏十五國。

當今世界,整體來看,華夏文明圈一枝獨秀,堪稱世界第一勢力!

除此以外,印度恒河流域、歐洲地區、美洲地區、北非地區,也都形成數個龐大而強盛的文明圈,隻是與華夏天朝相比終究還是遜色了一些。

至於其他國度?

這個世界受靈氣複蘇與兩千年演化影響,雖然大體上地理結構與地球相似,但是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過於廣袤而龐大的大地,冒出大堆亂七八糟的地區文明與小國家,隻是這些與華夏在內的大型文明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這些地區文明與小國家甚至很多還處於未完全開化的蠻夷狀態。

以上便是這個世界基本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