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疆域圖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4a77b2af391ee8df7dd92a73.jpg
宋仁宗:本名趙受益。即位名趙禎(立為皇太子時更名)。廟號仁宗。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在世1010年—1063年。在位1023年—1063年。
統治期間對西夏戰爭屢敗,被迫以“歲賜”銀、絹、茶妥協,對遼也以增納歲幣求和。土地兼並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日益嚴重,雖起用範仲淹等進行改革,但結果失敗。
趙禎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時候宋朝進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在位後期,官僚膨脹,對外戰爭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已經出現經濟危機。而且,還有南蠻叛亂、交趾之亂。
其畫像:
年號:
天聖1023年—1032年
明道1032年—1033年
景佑1034年—1038年
寶元1038年—1040年
康定1040年—1041年
慶曆1041年—1048年
皇佑1049年—1054年
至和1054年—1056年
嘉佑1056年—1063年
後宮:
皇後郭氏
慈聖光獻皇後曹氏
溫成皇後(貴妃)張氏
昭節貴妃苗氏
昭淑貴妃周氏
德妃楊氏
賢妃馮氏
楊王趙昉,早亡
雍王趙昕,早亡,母昭節貴妃苗氏
荊王趙曦,早亡
周、陳國大長公主,母昭節貴妃苗氏
徐國公主,早亡
鄧國公主,早亡
鎮國公主,早亡
楚國公主,早亡
商國公主,早亡
魯國公主,早亡,母賢妃馮氏
唐國公主,早亡
陳國公主,早亡
秦、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母昭淑貴妃周氏
袞國大長公主,,母賢妃馮氏,下嫁左領軍衛大將軍曹詩
燕、舒國大長公主,母昭淑貴妃周氏,下嫁開州團練使郭獻卿
豫國公主,早亡
狄青
畫像:
狄青,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幹嘉佑二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陽)人,北宋大將。狄青出身貧寒,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西夏。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級軍官。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率領士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毀西夏糧草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穀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麵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裏,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年),經尹洙的推薦,狄青得到了陝西經略使韓琦、範仲淹的賞識。範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並對他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遂發憤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由於狄青勇猛善戰,屢建奇功,所以升遷很快,幾年之間,曆官泰州刺史、惠州團練使、馬軍副部指揮使等,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推樞密副使。
狄青受命於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這一年,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製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更有個別將領如陳曙等,心懷私利,不以國事為重,竟因害怕狄青搶功而擅自出擊,結果大敗而歸,死傷慘重。狄青受命之後,鑒於曆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著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為宋軍在近期內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而狄青卻乘敵不備,突然把軍隊分為先、中、後三軍,自己親率先軍火速出擊,一舉奪得昆侖關,占取了有利地形,接著命令一部分軍隊從正麵進攻。他執掌戰旗率領騎兵,分左右兩翼,繞道其後,前後夾攻,一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