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內治(2 / 2)

=========================================================================================

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就已消逝。

姑叔城被楚越兩軍所攻克,而歸宿問題就是一個麻煩,楚王雖然想要這座城池,但是此戰能夠勝利主要得歸功於越軍,他們楚軍不過是過去打了個醬油,若是冒然搶城隻會被諸侯恥笑。

更何況若是和越國撕破臉的話,難保北魏會借機卷土重來。

所以楚王親派葉公沈諸梁為使者,特地來和葉淵商量這個問題,而葉淵則表現得很好說話,向楚國索取戰馬兩千匹,五百上等精鐵,一千上等精銅,外加一筆為數不菲的錢財。

楚王雖然肉痛,但是想想能得到姑叔城,便咬一咬牙,答應了葉淵的要求。

而葉淵實際上並非不想要姑叔城,隻是現在越國國力疲弱,兵力更是有限,要想穩穩地占據姑叔城,根本就並不現實,而且如果真的和楚王進行爭奪,難免會影響兩國的情誼。

相對於和楚王撕破臉得到一個姑叔城,得到有用的物資顯然更為劃算,更何況楚國得到姑叔城以後,就將被動地成為越國的屏障。

而越國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地休養生息恢複國力。

葉淵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並且和黃月英範蠡等人商議過後,終於正式發布一係列的政策,開啟越國的複興之路。

葉淵以崇文善武為口號,在越地各個城鎮開辦私塾和武館,免費教百姓習文練武,根據個人喜好而自行選擇,同時鼓勵越國居民保留原有的紋身斷發、尚武好勇,好劍輕死的習性,同時也提倡友善和諧、溫良謙讓的風度。

好文者習文,尚武者練武。文武待遇相仿,並無任何高低。

同時決定每半年都分別舉行文試武功,文試題名者可在地方任官。武功高強者,可入伍為長,根據功績在令做提升打算。

這些消息一經傳出,越國上下百姓相繼大喜,不禁對葉淵感恩戴德,尤其是那些窮苦農民,因為他們都很清楚,這些政策將給他們一個翻身的機會,無論是學文還是學武,隻要能有成就,就有為官的可能。

這樣的事情,讓他們怎能不喜興若狂?

越國上下文武風氣頓時大起,武者勤學苦練,期待來年出頭之日,而文者則寒窗苦讀,期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

葉淵在興辦教育的同時,更注重對百姓思想的控製。

私塾和武館中規定必須教授某些課程,具體內容由葉淵所製定,目的是令武夫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時給文士灌輸“傲骨錚錚撐天地,滿腔熱血報家國。”的思想。

同時根據管仲的利益論,將百姓的利益和君王的利益彙合一起。君強者民富,君弱則民危。

其中免費私塾和武館就是其中之一,隻有國家富強,這些私塾武館才能興辦下去,否則隻有關閉一路。

葉淵一直著重強調,要讓百姓都明白這一點。

他對內則修善法律,犯法者一律依法治罪,嚴懲不怠絕不手軟,同時提倡節儉,減輕稅收,對百姓則實行較寬緩的政策。

而越國的複興,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