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楚軍如何猛攻,齊軍都隻是按照自己的節奏,緩緩退卻。
馬背之上,白袍白甲的韓信依然是那樣的冷漠,從他的臉上,根本就看不到絲毫的緊張之色,幾十萬人的大戰,在他眼裏仿佛隻是一場微不足道的遊戲,數以十萬計的傷亡,在他眼裏,也不過隻是個毫無意義的數字而已。
隻有最熟悉韓信的親兵才知道,齊王其實也同樣緊張。
韓信的確很緊張,隻是沒有形諸於外,盡管他在人前盡可能地擺出藐視項羽的架勢,可在內心深處,他對項羽卻絕無一絲的輕視,項羽能率五萬烏合之眾,於巨鹿之戰中以破釜沉舟之勢打敗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二十萬精銳秦軍,其戰陣之勇,激勵三軍將士之驍銳,可謂登峰造極,亙古無人可及!
跟項羽這樣的驍將交鋒,稍有不慎便是全軍潰敗之結局!
不過,韓信畢竟是韓信,在項羽勢如雷霆般的猛攻下,率領齊軍且戰且退,雖有局部潰敗,卻並沒有形成全軍潰敗之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楚軍各部之間的距離已經明顯拉開,局勢正朝著有利於齊軍的方向演變。
最終之勝利——已然近在眼前!
韓信身後,灌嬰、曹參、李左車等大將無不神情肅然,換成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統兵,絕不可能做到像韓信這般,調度各軍如臂使指,既便麵對楚軍的猛烈進攻,也能且戰且退,從容不潰,韓信領兵之能,雖孫武再世,亦不能比!
不知不覺間,晌午已過,日頭已然開始西斜。
倏忽之間,韓信勒馬回頭,又輕輕揚起右手,伸出食指壓向前方,淡淡地道:“大纛傳令,各軍各部停止後退,就地返身攻擊,再於後陣舉火,命令孔熙、陳賀立刻率部出擊,截楚中軍,令其尾難以相顧,曉喻諸將,全殲楚軍,當在今日!”
“大王有令,全殲楚軍,當在今日!”
“大王有令,全殲楚軍,當在今日!”
“大王有令,全殲楚軍,當在今日!”
數百令騎如飛而去,韓信的將令迅傳遍全軍,正在且戰且退的齊軍各部立時後隊改前隊,返身起了反攻,已經被楚軍擊潰的各部各曲也在將校的喝斥下於後陣重新集結,重新編隊,旋即也投入了最後的反攻。
與此同時,兩道醒目的狼煙也已經從齊軍後陣嫋嫋升起。
霎那之間,南北兩側的荒原上便騰起了排山倒海的呐喊聲。
不到片刻功夫,數以十萬計的齊軍步卒已經從地平線上冒了出來,又從南北兩個方向朝楚軍陣形的腰部衝殺了過來。
眼見齊軍伏兵洶湧而至,楚軍將士無不色變。
伏兵,齊軍果然設有伏兵,這個時候遭到伏擊,還真是讓人絕望啊。
兩軍陣前,項羽依然保持著主帥應有的鎮定,可他那對懾人的虎目裏,卻已經流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焦慮之色。
這個狡猾的韓信,果然設下了伏兵,齊軍這個時候動伏兵截殺楚軍的中軍,還真是要命啊。
戰場局勢急轉直下,項羽不得不回到了統帥的位置上。
不到片刻功夫,飛騎便將諸多不利的消息報到了項羽跟前,當此時刻,項羽所率前軍與後軍、左軍之間的聯係已經完全被切斷,中軍和右軍也陷入了重圍,兩軍主將紛紛傳訊,請求項羽率領前軍精銳返身解救。
項羽沉吟片刻,斷然喝道:“大纛後撤,接應中軍!”
項莊聞言險些昏死當場,先前不該進攻時,項羽選擇了進攻,而此刻不宜後撤時,項羽卻又選擇了後撤,看來在經曆了連續的敗績後,項羽明顯已經亂了心誌,此時的項羽,早已經不是秦國初滅、分封天下時的西楚霸王了。
當下項莊再顧不得觸動項羽逆鱗,急忙上前勸阻道:“王兄不可,此時下令撤退,豈不正中韓信算計?當此之時,隻有趁齊軍返身接戰之機奮勇向前,一鼓作氣擊破其中軍,奪其中軍大纛,斬殺韓信,此戰才有可能反敗為勝哪!”
悍將桓楚也大聲附和道:“是啊大王,他娘的拚了吧!”
項羽卻根本不為所動,一意孤行悍然下達了全軍撤退的命令。
命令既下,原本就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楚軍頃刻間崩潰,韓信或者不及項羽勇冠三軍,可說到統帥百萬大軍猶如臂之使指,項羽卻是拍馬也趕不上韓信,所以韓信能率領三十萬齊軍且戰且走,潰而不敗,而項羽率十萬楚軍由進轉退,卻在頃刻間崩潰。
垓下之戰,由於項羽的一意孤行,終於還是照著曆史上的劇本如實上演。
十萬楚軍,一潰再潰,兵敗如山倒,最終能跟著項羽殺回大營的,隻剩不到兩萬人,其餘八萬多人,盡數被殲。
垓下一戰,項羽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