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平台
作者:皮鈞
2010年6月,在非洲利比裏亞服務的中國青年誌願者王剛獲得“非洲之星”榮譽勳章。“非洲之星”榮譽勳章是利比裏亞政府為表彰對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利比裏亞人而設立的,極少授予外國人。瑟利夫總統在授勳儀式上盛讚中國青年誌願者為利比裏亞人民作出的貢獻。像這樣獲得各種榮譽的青年誌願者還有很多。中國青年誌願者到海外服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因而能夠得到受援國的歡迎。
青年誌願者海外服務成為公共外交新途徑
2002年5月,團中央啟動實施了中國青年誌願者海外服務計劃。由於這項工作容易為不同政治製度、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大大豐富了我國國際交往工作的方式和內容,因此,向海外派遣青年誌願者已成為我國新形勢下公共外交新途徑,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活力。
首先,廣大發展中國家殷切希望中國的友好幫助。中國人民善於在中華文化與世界多民族文化之間架起溝通、交流的橋梁,增進民間友好,傳達中國青年和人民對世界的愛心,因此,各發展中國家非常需要來自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目前有40多個國家向我國提出幾千個服務崗位需求。僅埃塞俄比亞就向我國提出了400多個崗位需求。主要為漢語教學、體育教學、醫療衛生、信息技術、農業技術、土木工程、工業技術、經濟管理、綜合培訓、社會發展等服務。
其次,中國青年誌願者行動為海外服務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和隊伍基礎。中國青年誌願行動實施18年來,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重要內容,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強大的活力。青年誌願服務創造了新的組織化動員與社會化動員相結合的機製和方式,創造了經濟社會變革條件下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創造了為當代中國青年所喜愛的新的精神時尚。目前全國已累計動員超過3.82億人次的青年,在扶貧開發、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大型賽會、搶險救災等領域提供了超過83億小時的誌願服務,經過規範注冊的誌願者超過3047萬。中國青年誌願者行動培育了具有奉獻精神、國際視野和專業特長的優秀青年人才,激發了青年參與誌願服務的熱情。2003年實施西部計劃以來,每年均有近10萬人報名到西部地區從事誌願服務,錄取比例為10:1。
第三,已開展的青年誌願者海外服務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培養了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青年人才。我國開展的青年誌願者海外服務時間雖然不長,但開局良好,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受援國的廣泛讚譽。2005年2月,受泰國政府的邀請,團中央和商務部選派了18名潛水員誌願者赴泰國海嘯災區開展誌願服務,10天共潛水打撈135個小時,水下搜尋總麵積達18萬平方米,打撈各類廢棄物共20多噸,受到了泰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讚揚。2005年第一批派往埃塞俄比亞的青年誌願者受到了埃方熱烈歡迎。醫療誌願者為患者提供具有中國傳統醫學特色的醫療服務,沼氣開發誌願者開設沼氣、計算機、環境工程課程,向當地人民傳授有關知識,中文教學誌願者、曾獲中國十大傑出誌願者稱號的馮艾在埃塞俄比亞創辦了第一個中文教學班。獲頒“非洲之星”榮譽勳章的誌願者王剛是山東省立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他在利比裏亞最大的公立醫院——JFK醫院從事誌願服務。一年裏,他主刀完成手術120例,門診接醫上千人次,挽救了許多生命垂危的嬰幼兒。
中國青年誌願者近十年來已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19個國家派遣了大批青年誌願者,尤其是2006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胡錦濤主席承諾三年內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誌願者,更是舉世矚目。這項工作在2009年順利完成。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發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訪問學者喬舒亞·庫蘭奇克的文章稱:中國走“軟實力”路線產生了一些非凡的成就,中國甚至創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和平隊,即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與美國的和平隊一樣,它向發展中國家派遣青年工作者,並在這個過程中改善中國的全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