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就是他老大人,”老酒鬼這會似乎忘記了剛才還和劉宇敵對了,“我們明明和英國人拚光了最後一個人,可那牛鑒老匹夫自己守城不力,反而責怪是我們通了敵,不但縱兵殺我們的漢人,反而把我們逃過去的漢兵都殺了。”
“我葛忠本來也該陪著總兵大人一起死的,可是,總兵大人家裏還有一家子要人照顧啊,原來總兵大人還想等著打完這一仗,就帶著夫人和小姐少爺們回鄉了,沒想到,卻把命丟在了這裏,不但屍首找不到,到頭來,還被這可惡的牛鑒誣作通敵了。可憐小姐和少爺,”說起那些往事來,葛忠不禁老淚縱橫。
“牛鑒該死。”劉宇對滿清的恨意又增添了幾分,可聽說眼前這個就是民族英雄的忠仆,不由立即肅然起敬,“葛大人雖然死了,但他的英雄事跡一定會為後人所傳頌的。他的後人,我們這些活著的,也一定要幫他們照顧好的。”
“可是,那些老夥計,他們卻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回憶起那段往事,葛忠不勝唏噓。
葛雲飛本是村野一耕夫,但其父不甘於自己的後代一輩子蝸於鄉野,於是傾全家之力培養他。葛雲飛果然不孚父望,三十歲的時候如願考中武舉,從從道光四年(1824年)以守備銜,先後任職於寧波、黃岩、溫州、乍浦、瑞安、定海等地,並累積軍功,並在自己四十九歲的時候升任鎮海總兵,在守衛鎮海的時候,和英軍進行進行了殊死的戰鬥,卻終因寡不敵眾,上下四千餘將士,拚盡最後一絲力氣,力戰而歿。
葛雲飛年輕的時候便發誓此生要效嶽武穆,精忠報國、矢誌不渝,他也以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追求做了最好的詮解。
但葛雲飛及其將士的戰死,卻絲毫沒有給滿清朝廷敲響警鍾。
而葛雲飛等人的戰死,也讓死傷慘重的英國極為不爽,他們再度整頓兵馬,又將目標投向了百裏之颻的長江門戶吳淞。
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領部下進球殊死的戰鬥,一心要力保西炮台。但兩江總督牛鑒卻一心要求火,要求陳化成等人撤退,陳化成堅決的拒絕了牛鑒的要求,牛鑒卻帶著自己的精兵良將,偷偷的逃走了。
陳化成所部勢單力孤,力戰而死,而吳淞的失利,也使得英國的炮艦能長驅直入長江。鎮江駐防的副都統海齡聽說乍浦、吳淞等地失守,為了推卸自己不出兵援助的責任,竟誣稱漢人通敵,並將幸存的葛雲飛、陳化成部下當眾緝拿殺死。
海齡自亂陣腳的做法,更是助了英軍的一臂之力,英軍輕而易舉的擊敗了鎮海綠營守兵,英軍以死37人,傷29人的代價,消滅600餘名旗兵,自知難以脫罪的海齡不得不自殺,而鎮江北岸的紳商,擔心英軍侵入揚州,誠惶誠恐地向英軍繳納了五十萬兩贖城費。英國果然繞城而過,於8月4日逼入了南京城下,最終簽下了屈辱的《南京條約》。
“葛大人為官時,自己生活簡樸素,經常穿著布衣草鞋,卻要省下不多的俸祿接濟士兵們,所以士兵們也願意為他賣命。可是,如今他就這樣死了,朝廷的撫恤影都一個,小姐和少爺這幾年可是吃了不少的苦頭了。”葛忠歎道,“更可憐的是那些老夥計們啊,他們大多是家裏的脊梁,家裏大多數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在的時候,朝廷多少有點錢下來,可現在他們走了,這筆錢也沒有了,他們家裏的孤兒寡母們,可更要受苦了。”
劉宇忽然心中一動,想起了此行的來由。若是將這些孤兒寡母們拉到美洲去,確實是不符合他們移民政策中的“幼、壯、女、能、文。”即年幼的,力壯的,未婚女的,有一技之長的,以及讀書人。但是看著眼前的民族英雄們為這個國家民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既然身為穿越者遇上了,就不能再讓他們的親人們繼續流淚,給英雄們的家人們一個好的歸宿,這不是他們這群年輕的士兵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麼,脫口而出道:“如果葛老相信我們,就讓我們來照顧他們吧。”
“你,就憑你一個人?”葛忠似乎從回憶中回過神來,想起了這個青年,剛才一會還是自己口中的亂臣賊子、洋人走狗,怎麼也是不值得相信的,“你是不是想把我們這些的都賣給你的洋人主子做豬仔?你個畜牲,想要讓我的老弟兄們的親人替洋人做事,我們死都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