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國慶了,穿越眾小小的給自己放了個假,其它國民們也跟著沾光,開始適應這他們從來就不曾享受的假期,開始三三兩兩的在大街上閑逛購物,並憧憬一下自己在新大陸的美好的未來。
但對於趙文禮、劉世傑等高層來說,這樣的假期顯然和他們無關。因為隨著移民的到來,以及手中人手的增加,他們開始要著手籌建自己的國防軍了。
滿清移民近四萬人,其中青壯年近兩萬人,建設一個團,一千二百人,這樣的願望,不算高。
康天喜等人本來就不喜歡種地,也不喜歡進入工廠沒有自由,一聽說有招兵的事情,倒是很為高興,一說招兵馬上歡天喜地的報了名。
除他開外,段大榮、蔣慶雲等人也入了軍隊。
到了西雅圖之後,蔣慶雲很驚奇的發現,鄧名軒也在這裏,真的感覺這個世界很小,在幾萬裏開外,也能遇到自己的表弟,不由感到倍感珍惜。在他的鼓動之下,鄧名軒也入了國防軍。
但這還遠遠不夠,1200名的新兵,西雅圖計劃招收600人,來報名的竟100人都不到。
“我看這些人是得到的太容易了,往往得到的太容易,就不知道珍惜了,他們以為他們眼前得到的,就那麼不值錢。”徐永全和趙文禮都在,劉世傑這個小奸商,終於也有機會小小的發一發牢騷了。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他們大多數人是一條光棍來到北美,想著趕時間替自己攢點家產,趕早把分到自己家裏的地開出來,明年好多種點糧食,其實,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趙文禮也是一臉苦色,“當兵吃糧,人們都以為天經地義,象我們力推的義務兵製度,也難怪他們不願意了。”
現在四千人的國防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的軍隊,采用的是職業兵的形式,因為黑人確實不善於經營,把他們當作職業兵去用,確實也是人盡其材了。
但是,隨著共和國的日益壯大,人口日益增多,擴充的軍隊也會很多,如果全部采用職業兵製度,那麼,勢必給新生的共和國的財力造成極大的困難。
再說,穿越眾大部分可都是義務兵,覺得保家衛國乃是一國百姓應該的義務,卻沒有想到,這個時代,人們還是稟持著好男不當兵的信條的。
要讓他們義務去當兵,在他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共和國,將共和國的安危與自己緊密相連之前,仍不現實。
“義務兵?怎麼可能,”趙文禮隻是隨便說說,劉世傑立即急得跳了起來,“你以為要多少人才能讓他們滿意?現在普通員工的月薪是300元,隻怕給他們500元他們也未必肯幹,1200人,得要多少錢,那一個月是60萬元,一年就是720萬元,他們每個人的裝備,加起來,養一年兵,一年就得1000萬元,我們養得起麼?”
“別急,世傑,我也隻是隨便說說罷了。”趙文禮也很無奈,“靠錢養著的兵,是靠不住的,今天我們給他們錢,他們會聽話,哪天別人出的錢更多,他們又會跟別人跑了,其實,我也不想這樣的。”
“怎麼可以這樣,他們難道不知道,他們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徐永全也很氣憤,但是這是現實,他不得不接受。
“現在和他們談國家和民族,太奢侈了,”趙文禮無奈的繼續搖頭,“現在的滿清不是他們的祖國,要不然,他們也不會給英法聯軍帶路去攻打自己的城市了。當然,我們的共和國更加不是他們的祖國了。要讓他們認同這是他們的祖國,隻是要加強國民教育,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但顯然,我們等不及了,如今短暫有效的辦法,隻好給他們點甜頭先了。”
“對,利益捆綁,隻有讓他們明白當兵對他們有好處,有前途,他們才會願意加入,可是我們土地已經分給他們了,我們還有什麼能打動他們的?對他們來說,來這裏,不可能有那麼高的高度,和我們一起建設新的家園,讓中華文明在這裏落地知根,對他們來說,來到這裏,也不過是一種謀生手段而己。”發了一通牢騷之後,劉世傑的情緒也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