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埃姆登(1 / 3)

胡家慶不得不停下了腳步,要說現在還能打動胡家慶的,可能除了造船的事情外,不會再有別的事情了。

可是,為了穿越眾的大業,真的要犧牲自己的男色?

可是這個嬌小嫵媚的女子真的能有那麼大能耐,怎麼看都不象。

“多謝費心了,但是,真的不需要了。謝謝。”胡家慶艱難的說,還是打算撥腿離開。

“我們家曾經在埃姆登擁有歐洲最大的造船廠之一,你就真的不想聽聽麼?或許,能你有幫助呢,就算給你自己一個機會,也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女子幽怨地說。

“好吧,你且說說看,先穿好衣服。”胡家慶其實一直在猶豫,也罷,既然她是埃姆堡的,或許她能知道一些消息。

女子麻利的穿好了衣服,一一娓娓說來。

本世紀初,拿破侖稱帝後,宣布廢除了名存實亡的神聖羅馬帝國,並脅迫原神聖羅馬帝國的16個邦國成立了“萊茵邦聯,”並親自充邦聯的護國公。

同時,拿破侖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等稱號。最後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但自1813年後,由於拿破侖入侵俄國失敗,萊茵邦聯解散,大部分邦聯國家不是消亡,就是被吞並,並由最多時的200多個,縮減至36個各自獨立的國家。

萊茵邦聯解散後,剩餘的大部分獨立的國家在1815年根據維也納會議而成立的一個鬆散組織,目的是團結在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後餘下的普魯士邦國。邦聯設有議會,以奧地利帝國代表為主席。組織鬆散,各邦保持完全的主權。但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經常爭奪普魯士的領導權。成員們保證他們互相防守,和聯合保衛美因茨、盧森堡、拉斯塔特、烏爾姆和蘭道的堡壘。

奧地利總理領導的邦聯議會,定期在法蘭克福舉行會議。事實上,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經常代表著“總理使者”領導議會,操控邦聯的大權。

本世紀是歐洲新思想新思維全麵複蘇的時代,代表先進思想的民眾開始走上曆史舞台,要求更大的權力。

但在普魯士,拿破侖戰爭的失敗卻保護了守舊的反動政權,例如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等家的存在。讓這些國家借維也納會議的成功,成立神聖同盟,壓製因法國大革命而引起的激烈革命風潮。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後,在列強安排下,名存實亡的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被普魯士邦聯取替。由於奧地利與普魯士都怕對方坐大,所以讓邦聯的組織鬆散,難以支配。

在成為最強的普魯士邦國、作為統一德國的政治中心與在19世紀末在歐洲大陸爭霸之前,普魯士是全麵的落後。

除了普魯士,在整個德國,或者是在很多普魯士邦國裏,政治分裂、貴族與商人的利益衝突,以及扼殺競爭與創新的公會製度,都極大的減緩著工業發展。德國人民的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但身處上層社會的貴族們,絲毫不會降低他們的奢侈享受,在日益落後的經濟形勢下,為了維持他們窮奢極欲的生活,他們不僅加緊了對農民和小產業工人的壓迫,更加緊了對中小貴族的排擠和打壓。

埃姆登位於北多拉爾特灣右岸,埃姆河口附近,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肥沃無邊的土地,這裏漸漸成為普魯士的重要港口和造船中心。

但拿破化戰爭期間,連年的戰爭,使這裏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火摧毀了大部分的建築和莊園,人們不得不四處流浪,尋找新的生活。

而曾經繁華無比的港口和造船廠,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曾經依靠港口生活的船廠工人和碼頭工人,也不得不舍棄了熟悉的工作,湧入周邊各個城市,為一日餐四處奔波。

可他們當中,大多數是四五十歲的老工人,除了造船之外,他們什麼都不會,讓他們重新開始,日子怎麼能好過。

他們的老東家,老德容也很無奈,船廠已經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船塢都快要破敗。再說現在歐洲也處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之中,生意都不好做,就算有訂單也輪不到他們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