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童華東很及時的派出了多個工作組,也隻是救回了幾十個躲在樹林中的幸存者,但通過《北華周刊》鋪天蓋地的宣傳,童華東總算深諳了政治之道,救回的雖然隻是幾十個老弱病殘,但他帶來的政治影響,卻絕對大於成千上萬的兵力的作用。想起自己以前打的那點小九九,自己還是太嫩了。
《北華周刊》,這份才剛剛創刊不久的,北華共和國的第一份報紙,可是由師從過趙文禮這個政治大師的李元虎親自主筆創辦的——為了支持北華的建國,趙文禮以及北美共和國,可算真是不遺餘力了。
童華東曾經很擔心北華共和國的人口基不足,因此,北美共和國的移民船經過這裏的時候,他都要想方設法的扣留下一些,就算這樣,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北華共和國也才隻有一百萬人不到。
而在這不到百萬的人口之中,還有十幾萬原阿伊奴族的人,或許自己現在勢大的時候,他們或許跟隨,一旦自己不妙,他們隻怕又會投到別人的懷抱了,所以,真正算作自己的人,也不過才八十幾萬人。
這八十幾萬人要散播在近五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其中還要占著海中的庫頁島,以及蝦夷島(北海道),要對這片土地形成實際的控製,人數顯然是十分的捉襟見肘的。
而北美共和國支援北華的工業線,更是需要許多的熟練的產業工人,而北華如今不缺各式的農民,缺的就是熟練工業,這些天來,童華東為了人口的事情,為了讓共和國的各個工廠開起工來,可算是傷透了腦筋。
但如今,童華東總算沒有這個擔心了。
自從《北華周刊》在滿清大地上投放以來,滿清治下的許多大城市的百姓們知道了這裏發生的事情之後,北上的各式船隻,已經將海參崴港口上擠得水泄不通了。
到北華去,消滅老毛子,推翻滿清黑暗統治,重新建設屬於全體華人的國家,是他們這些人一致的呼聲。
還好,老天爺似乎也在幫助他們,海參崴的這個冬天,冰凍來得有些晚,可是,那麼多人擁入這個才剛剛發展不到十年的城市,還是很讓年輕的北華共和國感到吃力。
幾乎每個居民家裏都被強行安排住入了人,可後麵還有不斷的人湧過來,在冰凍之前,原本不過十來萬人口的海參崴,竟足足擠滿了四十餘萬人。
童華東無奈,隻得組織人手四處砍伐樹木造房子——曾經他們十分鄙視老毛子造的這種純木製的房子十分的粗糙,可現在為了讓幾十萬人有個避寒之所,他們也不得不學習老毛子的做法這麼做了。
從新來的人們當中,挑選了5萬青壯,成立了北華的第二軍,第一軍經過長達半年的煉獄般的訓練,總算已經成軍,老毛子這個時候來鬧事,也是把他們拉出去試試鋼火的時候了。
但喻鋒和他的偵察連卻還不能得閑,他還不得不硬著頭皮,馬上投入到第二軍的整兵練兵工作中去。
其它的人,除了挑選出一部分熟練的產業工人,充實到剛剛建好的各個工廠裏去之外,剩下的隻能暫時留在海參崴,他們的目的地,將是現在仍在沙俄人手中的璦暉、海蘭泡…我大中華美麗富饒的外興安嶺、江東六十四屯,將是他們新的家園。
童華東痛並且快樂地奔波勞累著——有了更多的人口,而且許多是成熟的產業工人,北華就能控製更多的土地,讓我華人的足跡,踏遍外興安嶺的各個地方,讓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真正掌握在我華人的手中。
與此同時,一個軍的最先進的武器,甚至北美共和國現在都來不及列裝的最新式的武器,也在日本海冰凍之前,迅速的送到了北華共和國。
這些新式的武器,將對已經成軍的第一軍進行全麵換裝,而他們換下的武器,將由新成立的北華共和國兵工廠修整後,列裝即將成軍的第二軍。
喻鋒雖然感到十分的疲倦,他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睡個一個好覺了,有時候趴在辦公桌上,他就會不自覺的睡著,可是一睜開雙眼睛,就又馬上投入了工作,他的眼,已經瘦得隻剩下一個大眼圈了,可他仍不知疲憊的工作著,可是讓他的日本小媳婦,惠子姑娘心疼得要死。
但喻鋒卻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能訓練和指揮當今這個時代武器最先進、最有戰鬥力的一支部隊,他覺得,這一些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曾經和喻鋒和他的戰友們,多少次痛心疾首遠東地區廣闊土地的失去,如今自己卻能親自參與到收複這片土地的戰鬥中去,對喻鋒等人來說,就算付出再多,也感到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