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財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也許有的家長會認為:“我自己的孩子還不了解嗎?”其實,往往就是這種認為,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代溝越來越深。以至於當孩子在父母麵前暴露出了種種叛逆的行為時,他們才感到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隔閡怎麼變得那麼深厚。
你了解孩子嗎?
現象:孩子與父母之間了解不夠深刻在江蘇南京曾發生過一起親生兒子殺死父母的慘案。誰也不曾想到,這起凶殺慘案的凶手李兵是一名從小非常聽話,而且從來沒和誰紅過臉、吵過架,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好好”學生。當檢察官審問他殺死父母的原因時,他非常平靜地回答著每一個問題,在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殺害父母後的內疚感。
當檢察長審問他為什麼殺死父母時,他說:“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家庭對我的錯誤管教方式;另一個原因,也是導致我殺害父母的直接原因,那就是父母對我的過多幹涉和不理解。”在別人的眼裏,李兵有著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父親是某科學院的高級工程師,母親是一名副教授,還有一個姐姐在美國留學,而李兵本人也以597分的“托福”成績,被美國一所著名大學錄取了,數月後就將赴美留學。但李兵卻說:“可是誰了解我心裏的痛苦呢?”
李兵在殺死父親之前,父親問他:“你有什麼要求、需要可以對爸爸講嘛,何必走此下策。”同樣,在他用皮帶結成一個環套住母親的脖子時,母親用很少有過的平靜口吻對他說:“你有什麼需求?需要什麼,你完全可以向我們提呀。”李兵回答道:“晚了!媽媽,你們要是早點這樣和我談話,聽到我內心的話,我也不會走這一步,但是現在說什麼也沒用了。”當李兵描述這段情形時說:“從小,他們就隻知道百般地順從我,無論我要什麼,他們都會答應。當我漸漸長大時,便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東西——平等、自主、交流,更需要他們的理解。可是這些,他們從來沒有給過我。”
探因: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需要了解孩子。也許有的家長認為“我自己的孩子還不了解嗎?”其實,不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夠了解。那這麼多的不了解,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代溝是指孩子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背棄父母原有的觀點,有了新的見解而造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代溝現象越來越嚴重,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代溝總是兩代人之間一個沉重的話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不理解,對社會的不同看法,便形成了代溝。
家長大都不願坐下與孩子談心,認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而不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孩子麵對與日俱增的課業負擔,最終無法承受,他們開始變得沉默、孤僻,不願與家長交流。當然,也有些父母平時管得太嚴了,對孩子缺少關心。
一位叫穆陽的初二男生居然有“想把爸爸趕出去凍死,然後我出家”的想法。
原因是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他每次都要被爸爸看著學習。為了讓他專心學習,爸爸拿走了孩子房間裏一切好玩的小東西,而且不讓他看電視,不讓出去玩。有一次學累了,爸媽競一人掐他腰,一人扭他耳朵讓他去學習。結果呢,穆陽不僅對爸媽說的話堅決不聽,就連父母愛吃的菜他都不吃了,為的是“和他們劃清界限!”
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子女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嗬護、教育。在子女成長時,女兒向母親學會怎樣做女人,和父親在一起產生安全感、學會與異性交流;
兒子和父親接觸時則學會自信和如何做男人,與母親在一起體驗人世間的親切,同時也學會了與女性相處。家庭的氛圍也很重要,和睦、安全、親切的家庭,對培養孩子樂觀、平穩的個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些家長事業心強,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甚至十天半個月見不著孩子一麵,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碰到困難或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不能及時解決,導致孩子心情壓抑、鬱悶,長期不得釋放,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所以,父母應該在工作之餘,多抽一點時間,多關心子女,多與子女溝通、交流,使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父母過於專製。專製性的父母往往會過多的控製和幹涉孩子,要求他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必須聽從自己的意見,沒有商量的餘地,這種類型的父母的信條就是“我養大了你,你就得聽我的。”凡是他們定下來的事情,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執行,如果想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就以罵來回答,甚至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