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不收診金(2 / 2)

別看戚大夫他一直窩在衛府當食客,能在衛府衛六月手下討得了活計,那也是得有兩把刷子才行。

很快,惠恩堂在六集巷有了名氣,又因他們隻開診半天,也不出外診,來看的又是窮人,還不賣藥,所以六集巷內的同行也就由著他們沒來尋事。

紀初六跟著戚大夫學脈象,因為有了足夠的病號和他的外掛配合,他學得很快。不到半年,二十多種脈象他都有了基本印象,於是戚大夫開始正式教他辨證論治了。

這又學了半年,一些簡單的小病,如外感風寒,胃脘痛,這些小病,戚大夫就放心由紀初六診治,隻要把方子給他過目就行了。紀初六有疑惑的,或是未見過不能確定的,他再診切講解。

因為惠恩堂不賣藥,所以不設藥櫃,空曠的大堂隻有兩張診桌,和幾張給病人待號的椅子。現在的紀初六嚴然一名小大夫,他坐在自己的診桌前正在給一個青年認真細辨脈象。

三年來紀初六從不間斷地打坐調息練回春功的功法。他發覺回春功不但能提升體能素質,竟然對他開外掛的精神力也有增效功能,能讓他開掛的時長更持久。

這樣更有助於他的診斷,但是他把它用在紮實基礎上,外掛這東西,哪知哪天會不會突然失靈,過份依賴還是不行的。

因為現在還是在學習期間,他的外掛一般在他確診後才用來辯證對錯,可不是隨便亂開的,他也隻是粗粗開一下大致吻合就不細看了,不是還有戚大夫在嘛。

好在他學得還可以,幾乎和戚大夫的診斷都是一樣的,也省神很多。開外掛真的很傷神,他也是很愛惜自己的身體的。

被紀初六診脈的是二十多歲的年青,麵容瘦削,雙眼無神,臉色青白臘黃,他見為他診脈的大夫竟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心內狐疑不屑,小小孩童,又能診出什麼,想發難。可看他身後的戚大夫,猜測應是戚大夫正因授徒才收如此便宜診金,一會戚大夫定會親自診治,也就按耐下來。

紀初六問完病情,診完脈又問了青年幾個問題便開方。

開完方,紀初六把方子給戚大夫過目。戚大夫看完,又給青年把了脈,點點頭,把方子交還給紀初六。

紀初六雙手接回方子,正準備交待,青年忍不住了:“戚大夫,你就這麼放任你這弟子診治嗎?他才幾歲?學醫幾何?不行,戚大夫,你得認真給我再把把脈。”說完擼起袖子,又放到診脈枕上。

戚大夫卻摸著胡子滿意道:“老夫是放心,不是放任。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青年還想說什麼,紀初六清亮軟糯的聲音響起:“這位大哥,本堂從上個月起就是由我坐陣診脈開方,戚大夫從旁協診,不收診金。當然如若我診治錯誤,由戚大夫重新診治,也是不收診金的。”

“不收診金?你一貴公子哥兒,竟利用戚大夫拿我等平民作試驗,人命關天,你良心何在?”青年許是讀過兩年書,竟能聯想到紀初六是在用他們來蹭經驗:“我等是衝著戚大夫的名號來就診的,不是來給你做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