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中國革命黃金甲(1 / 2)

二十六中國革命黃金甲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命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複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與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短兵相接。激戰7晝夜,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陣亡。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陣亡。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高潮的高峰。

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於1941年1月17日發布命令,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下令進攻新四軍江北部隊;中共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不久,新四軍新軍部在江蘇鹽城正式成立。隨後,新四軍擴編為9萬餘人。同時,*以中共軍委發言人的名義發表談話,揭露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的真相。在一片反對聲中,蔣介石集團陷於孤立。1941年3月,蔣介石被迫保證決不再有剿共的軍事行動。

這就是在1937年後,國共兩黨合作抗戰中,國民黨第二次大規模的*行動。

“項副軍長,項副軍長,快走吧,我們已經突圍了,周參謀長正帶人斷後,他交待我們一定要帶你安全地出去,保留革命地火種,以後聲討蔣介石,為受難的同誌們報仇啊。”

“不行,周參謀長帶的兵少,恐怕拖不住敵人,振聲,你武藝高強,就先帶領大家,往皖北撤退,我帶些人手,去支援周參謀長。”

“項副軍長,您是軍隊領袖,現在葉軍長跟國軍交涉,已經被扣下,生死不知,怎麼能讓您再去冒這個險?還是我帶警衛連的兄弟們去支援周參謀長他們。”

“你去必死無疑,還是我去,敵人見我是高官,也許會有顧忌,這樣我們可以給大家爭取更多的時間撤退。”

“可是,軍長……。”

“住口,新四軍副軍長警衛秘書員劉振聲同誌。”

“到!”

“劉警衛,我以新四軍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命令你,突圍以後,帶餘下同誌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等待黨的支援。未經允許,不許回頭。”

劉振聲看著麵前的這個堅定的革命者,值得敬重的長者,忍不住鼻子一酸,道:“是,軍長。保證完成任務。”

鄒青靜靜地看著眼著的老頭,雙目微閉,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那些事情似乎就在眼前,讓人不能忘記。鄒青跟著老頭來到這裏,自然追著老頭問他的來曆,心裏充滿了激動,因為聽老頭的口氣,鄒青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他跟自己是一樣的,也是穿越來的。所以過了一會兒,鄒青忍不住了,問道:“那你們是怎麼跑到這裏來的?”

葉老頭睜開眼睛,看著鄒青道:“我們四千多個同誌,一起從敵人的包圍圈中突圍過後,就在山林裏麵繞圈子,尾巴上麵一直有好多國軍在追趕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山裏麵起了大霧,這霧又濃又密,整整三天三夜,就算我們伸出手,都看不清自己的手指。打是沒有辦法再打了,隻能自己找吃的,喝的,隻等霧散以後,去找支援,或者返回去救軍長他們。沒曾想,等到霧一散去,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這裏了。”

“這麼說,你們是通過霧來到這裏的?那你們來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