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路遇惡少(1 / 2)

四十九路遇惡少

鄒青跟小和尚一起,向店小二問了幾處揚揚州城裏好玩的去處,興致勃勃地出門了。鄒青記起在家的時候,從來不會出去逛街,當然首先因為他在一個小地方,沒什麼好玩的,第二就是因為有了電視,有了電腦網絡,就算萬裏之萬發生了什麼大事,不到五分鍾,坐在家裏就什麼都知道了,再豪華的地方,風景再美的地方,再美再尚的衣物,寶石,再美的美女,足不出戶,電視上,網絡上,什麼都有了。在給大家豐富了知識,長了見識之外,還造成了另一個局麵——大家似乎變懶了。哪裏都不願意去。

來到唐朝以後,可能是因為少了這些方便,鄒青反而有點喜歡四處走走的感覺了,要不是這樣,也遇不上西湖坊上的幾女啊。聽到小二繪聲繪色地介紹秦淮河畔夕陽下誘人的風景,南城外的幾個寺廟,那可是燒香拜佛,踏青遊覽的好去處,西城的各色百貨,衣食住行方便的店鋪多如牛毛,東城富人們氣派的宅子,高檔的酒樓賭檔,還有城中那一長排出名的揚州小吃,聽得鄒青是熱血沸騰,心想這個小二不去當導遊真是可惜了,少不得給點小費換來一聲聲感謝還有更加熱情的服務。

鄒青肚量很大,這幾天趕路沒有吃好,所以建議先去吃點小吃。

揚州小吃極負盛名。如揚州幹絲:一片豆腐幹可被分成十七層然後切絲,絲細如發。蟹黃包:每年十月為佳,取飽滿的膏蟹的蟹黃,配以精白麵粉製成,可謂揚州點心中的極品。還有揚州的春卷、三丁包、幹菜包等,都有著很濃的地方風味。

鄒青跟小和尚兩人連猜帶問地走到小吃街,真的是被那一排排的小吃店給震撼了,看著一個個門店裏麵坐滿了各色人等,其中很多人是抄著外地口音,有的是做生意的,有的是學習,還有別的各行各業的人,看著這古色古香的小吃街,估計就算在二十一世紀,也沒有比這熱鬧的小吃街吧。鄒青沒有想到在唐朝的商業已經繁榮到了這個地步。

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

鄒青亂八糟地點了一桌子,小吃和點心。便和小和尚一起埋頭痛大吃,小和尚食量不大,一樣嚐一兩塊就已經飽了,於是放下筷子,看著鄒青一個人狼吞虎咽。

很快就把一桌子的飯菜吃完了,說實話鄒青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什麼時候這麼能吃了,但是拍著自己感覺才八分飽的肚子,又在感慨:哎,真有做飯桶的潛質啊。

吃完過後,自然是跟小和尚一起去買衣服了,穿著鄒青大了兩號的衣服,風一吹感覺整個人都歪來扭去的。

讓鄒青沒有想到的是,來到賣衣服的地方,居然多是布店,原來這時候一般都是買布,然後自己拿回家做,或者請人做,很少有賣成衣的。不過還好,這一家錦衣軒,門店不小,裏麵堆滿了布,但是也掛了一些衣服,裏麵裝潢不錯,用唐朝的眼光來看,應該算是比較新潮的,看小和尚那有點喜歡又有點猶豫的表情就知道了。隻是就算裝得再新潮的店,在鄒青的眼裏,也隻能說是:古色古香了。

就是這一家了,拉著小和尚進去,裏麵的小二倒是沒有因為二人穿得差就輕視他們,隻是不怎麼熱情罷了。鄒青還是選了兩套藍色的高檔布料的衣服,鄒青偷偷觀察小和尚的眼睛,倒是在那些花花綠的女士衣物上麵看來看去,隻是最終,還是默然地選擇了一套淡青色的衣服,這樣加個小帽子的話,倒是象個大富人家的小家丁的樣子。

“走,小凡,進去換衣服。”拿到衣服,鄒青拉著小和尚的手就往換衣間走去。等走了兩步,小和尚才應過來,用力地掙脫鄒青的手道:“我,我先不進去了,你去吧我看著。”

“一起去啊,怕什麼呢,又不是外人,這樣節約時間啊。”

“我,我不太習慣,你還是先去吧,我一會兒再去啊。”

“哎小凡啊,你這個習慣不是很好啊,大家都是男人,重要的是坦誠相見嘛。好了我先進去。你在外麵等等。”

鄒青進去換衣服,小和尚一個人圍著錦衣軒看了起來,哎,從懂事開始起,就再也沒有機會穿女裝了,自從跟著爺爺以來,一直是東躲西藏,現在這種情況就算是有心抽身而退,可是家人還在長安呆著呢,有好幾次爺爺都叫自己呆在老朋友那裏,可是駱清雅始終覺得不夠安全,最終還是一直跟爺爺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