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1 / 2)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

產業發展

作者:葛凱

摘要: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人民幣升值在國際市場麵臨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討論也是百家爭鳴,文章對人民幣升值的含義和原因進行了簡要概述,進而探討人民幣升值後對我國國際貿易所帶來的一些積極影響。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國際貿易;積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4-0021-02

彙率這個詞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被百姓所熟知。彙率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催生的決定要素配置,引領國內外市場走向的重要的杠杆和變量。計劃經濟時代,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尚未建立,市場機製作用程度不深,彙率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並不是那麼明顯和重要。時至今日,我國的國際進出口貿易總量位居世界前列,彙率的變動影響牽動著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的神經。

1 人民幣升值的基本內涵

彙率是在兩國貨幣之間,用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折算成的比率。人民幣升值是指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兌換比例降低了。說的更容易理解就是,人民幣更值錢了,同等貨比的購買力更大了。

人民幣升值給外貿企業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麵:貿易摩擦可以得到有效緩解,國內企業向國際技術水平看齊,促進企業向高新技術領域發展,淘汰機製發揮更大作用,一些科技水平低,技術含量不高,效益低下的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當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會導致一些出口型企業利潤的下滑,出口受阻等情況,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企業的倒閉,不利於就業,對外資的引進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2 人民幣升值的基本原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深入,我國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也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加入WTO之後,我國的經濟和國際貿易出現了持續快速發展,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我國與美日,歐盟等經濟體的貿易摩擦也就不斷湧現,光伏產業、輪胎產業等等,涉及的領域有擴大化趨勢。這些具有龐大經濟規模的國家出於本國的政治和經濟原因要求人民幣升值,並且通過一些行政手段設置貿易保護壁壘,讓我國的出口型企業走進了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麵,出口利潤急劇下滑,另一方麵,巨大的市場空間又不忍放棄。為此,我國也是經過多方探討,結合國內經濟增長狀況和承受能力,進行了人民幣彙率的調整。

這也就促成了人民幣彙率政策出台。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建立在市場供求基礎上,參考一籃子貨幣,包括美日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上調0.2%,並在一定範圍內浮動,人民幣緊盯單一美元的政策終結,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彙率機製逐步建立形成。這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機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礎,同時強化了市場的地位,今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確認了市場的“決定作用”,這些變化對我國國際貿易都將產生多種影響。

3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積極影響

3.1 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進口成本

人民幣的購買力提升了,那麼國外的能源、生產資料、原材料的價格也就是相對便宜了。我國企業在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等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企業成本付出,這樣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利潤的提升。目前,我國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還是依賴進口,一些高精尖設備對國外依賴程度也比較大。人民幣購買力的提升就促進了進口成本的降低,進而影響到行業產業鏈整體運營成本的相對降低。

3.2 貿易結構可以實現優化升級

一直以來,“重出口,輕進口”的特征是我國國際貿易的導向性策略,也讓我國的貿易順差一直是居高不下,這一戰略在中國經濟發展初期對於經濟增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後期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外的經濟發展不景氣,國內跟著不景氣,內需沒有實現有效拉動。國內對外出口企業依靠壓縮國內勞動力成本來實現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出口量大,利潤卻不高,風險卻很高。勞動密集型出口行業的投資過度源於門檻低的市場準入,這也造成了國內企業低價惡性競爭,價格比“低”,品質卻不比“高”,這就導致了中國製造質量差的國際印象,於此同時,與國際市場需求脫軌的對外貿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巨大,帶來一係列問題和矛盾。可以說,長期依賴出口導向性對外貿易策略需要及時調整,貿易結構需要優化升級。人民幣升值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我國外貿經濟增長速度,但是也有利於貿易結構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