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府君,345名賊子全部挑殺,末將還巡查了一遍,未曾斷氣的全部補刀斷喉,完成任務,都尉王兆光向您交令”
“兆光做事嚴謹,有上將之風,你辦事,我放心,先坐吧”。老爺子滿臉欣慰,王兆光將自己漏掉的補刀之事也辦了,這個親家在沒有家族背景下能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確實有獨到之處,思維縝密,辦事謹慎,看來未來還有再進一步的可能,當深交拉攏。
“謝大人”。
得到老爺子誇獎,王兆光也很高興,從小兵一步一步十來年的戰功積累,機緣巧合下爬到今天這個位置,王都尉深深體會到沒有後台,沒有家庭背景的艱難,否則憑借自己的戰功和資曆,爭一爭那一方太守的寶座也未必不可。關鍵是自己既不善於溜須拍馬,也沒有關係門路和強大的勢力、財力輔助,原以為這輩子想再進一步根本沒有指望了,等著過幾年自己就解甲歸田,回家養老。翟家的出現,太守的主動拉攏、聯姻,讓王兆光平靜的內心泛起了漣漪,就像在深不見底的黑洞中看見了曙光。雖然自己武藝高強,才幹不俗,哪怕是馬師奇,自己也隻是點頭相誼、泛泛相交,自認不比他差,可在翟府君麵前卻絲毫不敢拖大。
太守翟恩堂強大神秘,讓自己看不透。私下裏還偷偷打聽過,據說翟太守曾經也是在戰場上摸滾打爬過來的,血裏來火裏去,戰功比自己還多,而且人家還是出身世家、文武雙全,曾在帝都洛陽服侍過幾年。麵過君、朝過聖、傳旨私交過當堂大員,關係背景複雜、強大。
觀其在上穀的歲月,翟氏家族的發展是蒸蒸日上,日進鬥金,有目共睹。不僅其本人深不可測,而且翟家二代嫡係中三個兒子也個個武藝高強,各有所專。長子善戰,二子能文,三子智略,經商有道。哪怕是翟家那才幾歲的小長孫也從小就表現的聰慧伶俐。
如此家族隻要不出意外,照此發展,成為一流世家也絕對不是幻想。何況,這隻是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聽說,每個曆史悠久的世家都有隱藏著的底蘊,輕易不顯。那些就不是自己這種普通武夫所能知道的了。相信隻要抱緊翟家這顆大樹,獲得的回報肯定不菲,也許有一天,自己也能有機會打造一個王氏家族的榮光出來,百代傳承……
思緒飛揚間,王兆光果斷下定決心抓住抱大腿的機會,畢竟,兩家即將成為姻親,有著先天的優勢。
“翟榮勝、翟榮年聽令”。戰場無父子,點將台上尊卑必分,翟氏父子在場對話滴水不漏,讓旁觀者暗暗稱讚。
“末將在”
“翟榮勝暫時接任第三校校尉職權,你二人率領2000騎兵接替圍困李家的衙役,凡李家之人,不論男女老幼,格殺勿論。就地抄家,所有金錢物資、房屋地契全部沒收充公,點收後運往太守府衙,留作我大軍戰後撫恤軍需。”
“諾。”翟氏兄弟欣然領命。
旌旗在閃動,響鼓未停歇,一道道命令不斷從老爺子口中傳出,點兵依然進行中……
翟氏兄弟則已經開始動手挑選新銳騎兵,在眾官員的羨慕中趕往李家大宅。
兄弟兩人都明白大家那飽含深意的眼神,男人嘛,苦苦追尋一輩子,不就是為了權柄與財富麼,誰不希望行止萬人俯首,坐臥紅袖添香?看著翟氏兩兄弟此時獲得的好運,誰不羨豔?
不過,眼紅歸眼紅,這也沒辦法,誰讓人家老爹是太守呢。拚爹,咱也拚不過呀!要知道,在漢朝,太守一職雖官輕,卻權重,非比尋常。帝國傳承近四百年,底蘊深厚。其領導班子井然有序,早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規矩:
大漢皇朝以三公九卿製度集權中央,管理天下十三州國土。設立州、郡、縣府衙層層監督管轄,每一州下轄十郡,每一郡下轄十縣,又配以一到九品九個等級來評定官員權利、地位大小以及獲得的俸祿待遇,其中還特別將一寺主官和一方主管權柄明確提高,除本身行政或軍事權利外,還規定了一寺的主官(二品大員的三公九卿)和一方主管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