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教育改革與質量
作者:曾光順
摘要:“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是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以中國夢引領校園精神文化、物態文化、製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廣泛參與,形成大學生中國夢培育和踐行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環境,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提升他們“圓夢”能力。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內化了中國夢教育要求。
關鍵詞:中國夢 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生中國夢教育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種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大學生中國夢培育和踐行校園文化氛圍和環境,發揮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
一、“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是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和優勢是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揮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工作感召、教育、引導、激勵人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九十多年過程中非常重視發揮文化工作的價值引領功能,推動先進文化深入人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繁榮文化工作、發揮文化工作的價值引領功能做出總體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期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潤物細無聲,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這些都是新時期開展文化育人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精神。
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主要通過創造一種特殊的中國夢主題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強化實現中國夢的責任感,激發實現中國夢的學習動力,形成良好校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來實現課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內化了中國夢教育要求。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有著潛在的教育力量,它影響著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理想信念、思想情感、道德認同和文化素養,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旦形成又會豐富和發展校園文化。“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是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重要載體。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必須加強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
二、以中國夢為引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作用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
新時期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麵深化改革時期,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網絡社會等領域持續深入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課題、新挑戰。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90後”青年,他們一出生便是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時代、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視野開闊,理念先進,具有創新精神和現代文化知識素養,是中國夢攻堅階段大有可為的有生力量。大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中國夢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社會轉軌轉型,深刻變革,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大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和道德行為,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尤其需要當代大學生按照中國夢的要求健康成長,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主陣地,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經典論述“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強化中國夢理論武裝;同時,應當注意到時代的差異和學生主體發生的變化,注重創新教育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以中國夢為引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深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認同,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一)以中國夢引領校園精神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