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共生視角的醫藥冷鏈物流研究新思路
醫院與公共管理
作者:鄭慶華
摘要:本文以醫藥產業鏈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分配現實狀況為出發點,基於醫藥產品冷鏈物流的運作模式和管理體係,從產業共生單元、產業共生模式和產業共生環境三個維度提出了構建醫藥產業共生係統的創新研究思路。
關鍵詞:醫藥冷鏈物流 產業共生
我國作為醫藥生產和消費大國,無論是國家醫改新方案和基本藥物製度的執行,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建設,都對醫藥冷鏈物流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冷鏈物流管理水平和醫藥供應鏈的運作效率直接關係到醫藥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效益,也是支持醫療衛生改革和保證廣大人民用藥需求的一項重要工作。
由於藥品冷鏈物流要求比一般供應鏈物流具有更高的協調性和柔性,同時其運作過程始終伴隨著高運作成本與高標準服務之間的矛盾。這也決定了冷鏈物流不僅要發揮流通功能,更要尋求合理的衝突協調和利益分配機製,才能形成高效可行的運作和管理體係。而產業共生理論是現代產業模仿自然生態係統的一種管理創新思路,是理解和分析企業競合互動關係的有力工具。因此,將產業共生理論應用於醫藥冷鏈物流的研究,對於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和產業經濟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研究現狀和問題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開展食品和藥品冷鏈物流的研究較早,目前已形成較完整和完善的冷鏈運作和管理體係。歐美的研究認為冷鏈管理貫穿產品從生產到使用的、連續的全過程,強調的是整條供應鏈上不同企業間的計劃和運作活動的協調,意味著對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再利用的整條供應鏈進行集成化管理。重點通過研究冷鏈標準用來評價冷藏冷凍產品運輸、儲存和處理的可靠性、質量和熟練度,並為整個冷鏈供應鏈管理和技術應用提供了基礎。研究內容涉及冷鏈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包裝、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甚至對容器、包裝、冷藏設備、托盤等都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日本為例,其研究側重於上遊供應商和下遊分銷商的信息共享、條形碼和RFID技術的深入應用、藥品物流中心自動化儲存和揀選設備以及高效低成本物流運行機製等方麵。目前,國外對於冷鏈物流的研究方向已經從單一的局部優化轉變為產業融合和拓展,通過冷鏈物流標準化消除行業合作障礙,實現冷鏈物流的高度專業化和市場化。從而推動所有易腐產品產業和物流產業的相互協調和相互融合,促使相關企業結成更穩固的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更有效地降低冷鏈物流的總體成本,保證易腐物品的流通、保值與安全。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對冷鏈物流的研究集中於藥品、食品(包含冷凍食品、奶製品與飲料)、水產品、果蔬等行業領域,主要是在借鑒和參考國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和醫藥市場供需矛盾來開展。其中醫藥冷鏈物流的研究對象大多數選擇藥品流通環節和企業,少部分選擇藥品生產企業和消費終端。研究內容則以曆史沿革和發展現狀、管理問題及成因以及相應對策為主,部分學者開展了針對冷鏈物流運作模式(自營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對比)、冷鏈物流服務模式(企業服務、專業化服務和社會化服務)、冷鏈物流管理係統(儲運管理體係、配送管理體係和安全管理體係)、冷鏈物流相關技術與應用(條碼、RFID、GPS和物聯網技術)等方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強行業合作協調、整合供應鏈物流資源、鼓勵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完善法規與監督機製等一係列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目前的研究普遍存在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不足的缺陷,問題對策也大多流於形式和存在雷同,沒有充分揭示藥品冷鏈物流發展的產業特征和驅動因素,無法真正結合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實際需求提出更具可行性的問題對策。因此,針對我國醫藥冷鏈物流的研究可以從產業深層動因和競爭合作關係的角度來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