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糧油生產的比較優勢及措施
醫院與公共管理
作者:楊朝興
摘要:發展木本糧油是實現糧食安全的新出路,也是興林富民的新舉措。通過調查鄭州市、洛陽市木本糧油生產情況,分析了木本糧油生產的比較優勢,從服務國家糧油安全的戰略層麵提出了對策措施。
關鍵詞:發展 木本糧油 優勢 措施
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河南省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作為必須肩負的政治責任,在抓好傳統糧油生產的同時,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著力發展木本糧油生產,鄭州市、洛陽市因地製宜,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比較顯著的木本糧油發展好路子,也培育了綠色富民產業。
一、木本糧油生產的基本態勢
(一)木本糧油生產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鄭州、洛陽兩市把以核桃為主的木本糧油生產作為提高林地生產力和興林富民的重要舉措,不搞盆景、麵子工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鼓勵群眾種植,大力推進木本糧油發展已初見成效。登封、嵩縣、欒川已成蓬勃發展之勢,滎陽市利用退耕還林政策,栽植珍稀木本油料文冠果近2萬畝。2010年—2012年,洛陽市新發展核桃43.9萬畝,總麵積達60餘萬畝/發展板栗21.6萬畝,進入結果期麵積16.6萬畝,年產量2.5萬噸,年產值1.77億元/新發展油用牡丹7萬餘畝,前景更好;嵩縣核桃麵積15.8萬畝(林業用地麵積321.1萬畝),進入結果期麵積3.3萬畝,2013年產量達4500噸,產值1億元;欒川縣核桃、板栗、柿子、黃楝等木本糧油麵積達26.57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麵積9%,年總產量2.6萬噸,總產值達1.18億元;登封市林業用地麵積89萬畝,其中核桃麵積14.31萬畝,進入盛果期1.87萬畝,年產值達1.31億元。
(二)政府部門發揮的職能作用
木本糧油生產周期較長、前期投入大,正如傳統糧食生產一樣,既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迫切需要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適時引導和扶持。鄭州、洛陽兩市把大力發展木本糧油作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糧油生產力的新途徑,也使其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已成兩市領導的共識,並製定和實施了一係列扶持和保障措施;登封市2010年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核桃產業發展的意見》,成立了核桃產業發展工程建設指揮部,加強組織領導。市、鄉(鎮)領導包村、技術人員包片,將核桃產業納入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製開展考核。
洛陽市於2009年做出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木本糧油的決策,確定了種植目標,提出了“五個一”規模化發展之路,出台了一係列扶持保障政策。“五個一”:一是“借助一個平台”,即借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這一發展平台;二是“認清一個形勢”,即全市適宜種植核桃的荒山12萬畝、非基本農田坡耕地190萬畝,其中大部分屬於水土流失、亟須治理的區域;三是“算清一筆賬”,即算清效益賬;四是“明確一個導向”,即在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木本糧油中積極推行“土地流轉、結構調整、生態旅遊”打捆一起做的發展模式;五是“出台一係列扶持保障政策”,即企業或農戶每種植一畝核桃驗收合格後市財政補300元,規模達500畝以上市財政專項予以獎補並提供水、電、路等配套扶持。僅2010年—2012年,洛陽市市級財政就投入1.32億元,用於發展木本糧油。各縣(市、區)也根據各自實際出台優惠政策再給予每畝600元、100元的不同補助。對育苗、創建品牌也有較大補助。同時,洛陽市還印發了《核桃種植技術標準》、《核桃集約化經營技術標準》、《核桃嫁接技術手冊》,製定了《關於加快牡丹產業發展的意見》、《牡丹產業發展獎補辦法》等政策性規定。兩市的做法調動了方方麵麵的積極性,促進了木本糧油的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