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下如何做好鄉鎮衛生院的經濟管理
醫院與公共管理
作者:墨濤
摘要:在當前醫院管理執行新醫改之後,醫療行業的競爭逐漸加強,所以醫院也愈發注重轉變醫院內部經濟管理來提升經濟效益。鄉鎮衛生院的經濟管理則顯得愈發關鍵。深化醫改成為政府十分注重的民生問題。在確保公益性指導思想的前提下,需盡快順應變化,掌握醫改新形勢,在目前國家投入力量不充分的狀態下,加強內部經營管理,通過對經濟管理理論進行分析,探尋鄉鎮衛生院經營管理方法,加快醫院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醫改 鄉鎮 衛生院 經濟管理
新醫改的政策闡明了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指導思想、整體目標、根本原則及改革方法。為盡快順應變化,掌握醫改新形勢,在當前醫療保障經費嚴重欠缺的狀態下,鄉鎮衛生院要加強經營管理,深挖內部潛質,降低醫療成本,通過管理獲得效益,確保醫院的健康發展。鄉鎮衛生院麵對新醫改必須做出調整,隻有將經濟管理工作做好,才可令醫院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經濟管理對醫院總體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遠大的意義,隻有創建一個完善、科學的醫院經濟管理體係,才可加快醫院穩定、持續的發展。
一、對鄉鎮衛生院經濟運行的分析
新醫改對於深化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尤為關鍵,是完成2020年前所有人均具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的的重要保障,具有打破以藥養醫的作用。所以,執行新醫改製度對鄉鎮衛生院的經濟補償機製、經濟運轉乃至醫療服務等方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醫改與鄉鎮衛生院整體經濟運轉狀況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執行,鄉鎮衛生院整體收入有所提升,藥占比例明顯下降,政府財政補貼顯著提高,這體現出新醫改在改變“以藥養醫”方式中獲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鄉鎮衛生院在支出方麵卻明顯提高,特別是在醫療支出與人員支出方麵,增長幅度較為明顯,導致整體收支結餘呈現下滑趨勢,嚴重時還會出現赤字現象,而其中醫療結餘下降最為明顯。收支結餘產生虧損的主要因素是由於醫療結餘下滑而形成。因此,新醫改的執行對鄉鎮衛生院的經濟運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致使鄉鎮衛生院在經濟方麵的壓力明顯增高,對於這一現象,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1]。
(二)新醫改製度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
執行新醫改製度以後,鄉鎮衛生院在門診方麵的人次以及住院人次在2012年產生下滑現象,但到了2013年又有所回升,對於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新醫改阻礙了鄉鎮衛生院能夠選擇使用的藥品,對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有所影響,令一些醫療服務項目無法執行;由於藥品零差率銷售,使得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無法調動工作積極性,而導致對其醫療服務有所影響;新醫改製度執行後,因為鄉鎮衛生院通常無法滿足病患對藥品的所需,令其不再首選在鄉鎮衛生院進行醫療。
(三)新醫改與鄉鎮衛生院經濟補償機製
財政補償在新醫改製度執行之後明顯提高。新醫改製度執行以後,鄉鎮衛生院執行了取消藥品加成,將15%的加成率轉變成財務補償的根據,令財政補助顯著提升,可是由於在鄉鎮衛生院的執行運轉當中,藥品加成率遠遠超出15%,取消15%藥品加成,不單單會對鄉鎮衛生院的藥品收入中形成較大的影響,還會因為基本藥物目錄在藥品類別、品規和患者用藥及醫生處方相互間產生衝突,也會對其醫療收入造成影響,所以導致財政補助雖有所增加,可是依舊無法達到補償充分的狀態,並不能將鄉鎮衛生院的整體虧損填補完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