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說過:“走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裏找到答案。”可麵對很多青春期的男孩,別說走進孩子的內心,就是走近孩子的身邊,他都會顯出一百二十分的不耐煩。
男孩的父母可能都有這樣的感受,男孩小時候還聽話些,可稍大一些,幾乎都和父母有一定的溝通問題。有些孩子表現得非常叛逆:你說一句,他頂十句;你說東,他偏說西;你想跟他聊聊天,他卻說沒時間;對著手機發短信時,他會表現得神采飛揚,可是一抬頭看見你,又會一臉漠然。你永遠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你時不時就要受到來自各方的警告:鄰居說你的兒子又搞了一次小破壞;老師說你的兒子又和某同學發生了衝突;兒子的女同學說他喜歡看美女圖……好像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每每有人提到你的兒子,都讓你膽戰心驚,你真害怕下一秒就有一個定時炸彈出現在你眼前。因此,你迫切需要把你的擔心和憂慮表達給兒子聽,也需要孩子把他的想法及時告訴你。你耳提麵命,諄諄教導,希望他走正道,可是他在你和他之間樹立起一道牆,表示根本就不需要你,也不允許你進入他的世界。
溝通出現了斷裂,教育也就難以實行。偏偏青春期或者再大一些的的男孩自以為成熟了,實際上卻依然稚嫩。沒有成人指導的青春期男孩,就像是在沒有修好的鐵軌上行進的火車,隨時都會有出軌的危險。因此,所有父母都急於打開與兒子的溝通之門,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其實,打開這道封閉的大門並不難,關鍵是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男孩的心裏話不告訴父母,是一個多層麵的教育話題,需要我們一層層剝開來,看到深處去。
一般來說,溝通出現障礙,有兩點根本性的原因:一是一方對另一方表現出不信任,不能對其敞開心胸;二是雙方沒有共同話題。而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障礙,則有更多的原因存在。
第一,父母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事無巨細地替孩子考慮問題,對孩子能承擔某事表現出不信任等,這都是不能放手讓孩子成長的具體表現。
對於十幾歲的男孩來說,自我意識漸漸強化,獨立和自由的要求極度膨脹,而父母卻對他的要求說“no”,這就等於侮辱,讓他感到怒不可遏,他會用強烈的反抗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父母並不能接納他的這種情緒,相反用成人的強勢來壓製孩子,孩子就會對父母關閉自己的心靈,轉而尋找其他與自己有共識的人。
第二,教育沒有針對性,喜歡用大眾化教育方式。
父母們都習慣於依照常識來教育孩子,喜歡大眾化的教育方式,盲目跟風,別的孩子在學什麼,就讓自己的孩子學什麼;別的父母怎麼教育孩子,自己就怎麼教育……從來沒有想過深入了解自己兒子的特性。假設現在問父母們男孩與女孩的區別所在,相信很多父母都答不上來,更別提自己的兒子到底與別的孩子有什麼內在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