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書,琢磨了一會兒,難道隻是要我橫過來。

我沒有橫過書,隻是把腦袋側了過來。

原來那些看著生硬的話,橫過來看,什麼都不是啊!

真夠2的!

我氣得合上書,不小心把258跟下一頁黏在一起,恍惚中的一瞬間,我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字。

這個字我跟三叔學過,是很特別的文字,是戰國時期的滕文!

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後,漢字的發展到了公元前五世紀開始的戰國時代,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

這主要是由於諸侯國各自為政,互不統屬,東周王朝的中央集權差不多喪失殆盡,就連文字,也是各寫各的,所以各國的文字在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上都有許多差異。此外,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文字在這一時期比較普及,鑄、刻、寫文字的材料和範圍有所擴大,除青銅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簡帛文、貨幣文、璽印文等也大量出現。這就使得不同地區使用的漢字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宏觀地看,當年的戰國文字可以分為“六國文字”和“秦國文字”兩大係統。

“六國文字”指的是韓、趙、魏、齊、楚、燕六國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國的文字,與金文相比,最明顯的特點是筆畫的隨意簡化,形體結構極為混亂。“秦國文字”接近正統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較嚴謹統一,後世稱為“籀文”或“大篆。騰文,是小國文字,沒有流傳太久,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消失了,但是滕文書寫起來別有一番韻味,橫豎撇捺之間,總覺得有那麼一點舞蹈的意思。因為寫起來好像可以翩翩起舞,而三叔同時又教會了我一種真正舞著寫滕文的方式,相當瀟灑自如,道風仙骨,我就學得很快,後來還用這個罕見的書寫方法和罕見的文字文化,騙得幾個妹妹的芳心。

在爺爺的書上,突然看到滕文,讓我頗感到差異。

難道這本書,還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

我仔細把兩頁黏在一起,大吃一驚,那些剛才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字,在第二頁的橫豎襯托下,顯現出了非常不同的光澤,可以說,兩頁落到一起之後,形成了新的字,這些字,都是我認得,別人看不懂,三叔曾經教過我,我用來泡過女朋友的,滕文!

我驚愕地看著眼前的這些滕文,看到第二行,恍然大悟。橫2,是這個意思!

快把三叔的包給我。我大聲對著胖上校那邊喊著,兩個軍人已經健步如飛衝出去拿包了。

與此同時,我聽到周圍呼哧呼哧的巨型動物的喘息聲,就在那密林深處傳來,心想壞了,這不是普通的敵人,隨著我的進展,他們也在改變著自己的戰略和戰術,看到我快明白過來了,他們要先行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