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的話,並不讓張煜感到驚訝,畢竟此番他將新人類本性剖析的如此清楚明了,要是荀攸還不能明白他張煜心中所想的話,那荀攸也就太失敗了些。而這,也正是張煜在此前一直避免與荀攸談及新人類的原因之所在。
因為張煜可是知曉,在曆史上,荀攸那位年輕的叔父荀彧,不就是一名死忠於漢室的典範麼,在漢室小皇帝的哭訴之下,愣是不顧其與梟雄曹操之間數十年的主仆之情以及處於絕對弱勢的實力,悍然起事,於曹操老巢許昌反曹扶漢。
雖然最後荀彧事敗被俘,落得淒慘身死的下場!
但也可由此看出,漢庭在原住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有此前例在,誰又知道,在此時漢庭尚未敗落的情形之下,曆史上並未曾明言反對曹操的荀攸,將會如何對待張煜這個有心反漢割據的準軍閥來著!
荀攸自投靠他張煜以來,雖是悉心為他籌劃謀算,但何曾說過要與張煜同進退?須知謀士可不同於武將,武將的話,雖知大義,但大多目光稍顯短淺,更重視恩義二字,張煜或是將他們提拔於阡陌卑微之中,賦予重任,諸如徐晃、李進等;或是活人妻母兒女,可真真正正是恩重如山,故而張煜並不擔心隨著漢室衰微,他麾下的武將會有什麼別的想法。
而諸如荀攸之類的頂級謀士就大不一樣了,他們一個個都是熟讀儒家經典,見識廣博,任何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如此的透徹,在極不好拉攏的同時,又被儒家忠君思想嚴重腐蝕,很是在乎大漢的正統地位。
~~~~~~~~~~~~~~~~~~~~~~~~~~~~~~~~~~~~~~~~~~~~~
故而此番他名義上是同荀攸一起探討所謂的新人類,實際上也是張煜對荀攸的一番試探,就如同他張煜所說的,倘若荀攸能夠想明白新人類的事情,也就是說,荀攸能夠接受張煜對大漢心存異心的話,那麼張煜完全能夠將更多的權利賦予荀攸,如若荀攸不能想明白這道坎的話,那麼等待張煜和荀攸二人的。
自是分道揚鑣的下場。也就是說,張煜此番和荀攸的談論,是冒著失去荀攸的極大風險的。他張煜麾下本就隻有兩名拿得出手的謀士,一名身處代郡,為張煜打理後方,一刻也不得離開;在他身邊也就是靠著荀攸來出謀劃策,萬一荀攸擱挑子不幹了,那麼對於張煜勢力來說,絕對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打擊。
而且張煜也不會任由荀攸這一掌握著他軍隊大部分機密的謀主離開他的視線,他軍隊的實力和謀劃會不會被公諸於眾,張煜並不擔心,但是他卻擔心是荀攸這個人,他不敢想象,對他的一些習慣弱點和軍隊編製了如指掌的智者荀攸投入到別人麾下之後,對他的勢力而言是一個多麼大的威脅。
稍稍想想也就知道,在此種情形之下,張煜會采取什麼樣的激烈手段。至於可能造成的後果,包括可能的壞名聲和得罪望族荀氏,都已經不在張煜的考慮之中。
不過現在好了,荀攸聰明,張煜也不是笨蛋,他自是能夠從荀攸剛剛那一番話裏聽明白,荀攸雖然對於張煜有異心十分的不滿,但也沒有離開他張煜麾下的意思,隻是寄希望於張煜,希望張煜不要推波助瀾,成為毀滅漢庭的元凶就好!
如果僅限於不主動對漢庭出手的話,張煜倒是很樂意做這樣一個順水人情。作為一名來自未來的新人類,他自是知道該如何趨利避害。對於謀算漢庭這一壞名聲,他張煜可不願意背上。自是有人會來出這個頭。
張煜很清楚,如果他當真如曆史上董卓那樣肆意褻瀆漢庭的話,那麼怕不止荀攸會站起來反對與他,恐怕他的整支軍隊都會就此分裂!當然了,這種假設出現的概率實在是低的可憐。
“公達,你首先得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漢庭最終是不是會旁人取代,並不取決於我,你也不是取決於你的努力,而是在於它自己。倘若這漢朝已然無藥可救,即便是我軍中十數萬兄弟盡數為漢庭效忠赴死,怕也就是延續漢庭幾年的氣運而已,無關大局不說,我也要為兄弟們的生命負責,以免為漢庭殉葬;
如若這漢庭還有希望,能夠再現昔日武帝時候的雄壯聲威,護我大漢血脈,使塞外諸族,聞我大漢之名而小兒止哭的話,我張煜就此卸甲歸田,又有何難!我張煜雖是新人類,但也知禮義廉恥,拋棄在代郡的安逸生活而投軍殺敵,不就是為了保家護國麼?”對於這樣的敏感話題,張煜也不想多說,隻是按照荀攸的說法,首次在下屬麵前流漏出他的想法。
說實在的,漢帝對他還算不錯,要不是他知道將來整個漢朝會陷入四分五裂的情狀,進而使得泱泱華夏差點亡族滅種的話,他也沒這心思去爭霸天下。做一名流傳千古的盛世良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主公高義!攸拜服,此番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爾!望主公責罰。”深知張煜秉性,知道他此時所說乃是真情流露的荀攸,終歸是低下了他高昂著的頭,再次向張煜表示臣服。
漢庭真的有救麼?想著漢靈帝自繼位以來的荒唐事,荀攸的心裏是格外的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