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作者:劉文瑞
春秋時期的衛懿公是位名人,他的出名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為他喜歡仙鶴。
仙鶴確實很漂亮,喜歡動物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這位衛懿公有點太出格,他是國君,於是,他喜歡的鶴也就成了“國鶴”。據說他的後宮裏到處都養了鶴,還根據鶴的品相分了等級,給予大夫或者士的待遇,有了“官位”,自然也就有了俸祿和待遇,“以卿之秩寵之,以卿之祿食之”。一旦衛懿公出行,這些“鶴官”也會隨行,而且還不是走路跟隨,是站在軒車上顯擺。因為按照春秋時期的規矩,大夫以上的人才可乘坐軒車,“鶴官”當然要享受這一級別的待遇。上朝有群鶴簇擁,外出有群鶴引導,這時的衛懿公,真是恍若仙人。民眾把這些受到特殊優待的“鶴官”,稱為“鶴將軍”。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許多人為了討好衛懿公,向他獻鶴,學習養鶴,國家也把養鶴作為重點扶持產業,有了鶴嶺、鶴城等養鶴基地。據說鶴壁這一地名,就是因衛懿公養鶴得來的。普通大眾的民生,難免要受到一些影響。在老百姓看來,正是這些鶴,奪走了他們的衣食。於是,不滿由此引發。普通老百姓有意見倒也罷了,關鍵是那些本來該為國效力的卿士認為鶴奪走了他們的地位,與國君同族而為國服役的國人認為鶴侵占了他們的待遇,離心離德。按《左傳》記載,“(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餘焉能戰!’”就是說,在外敵入侵時,軍隊不幹了,讓衛懿公派鶴去打仗。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戰於熒澤,衛師敗績,遂滅衛。”
衛懿公的教訓,值得當今的管理者借鑒。首先,職位和名分,不能隨意授予。任何組織,都需要有一定的秩序,職位和名分實際上是秩序的體現。因此孔子有言:“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管理的基本方法,無非是循名責實,如果名實不副,有名無實,有職無責,那麼,這個組織肯定會江河日下。一個企業,任命了一個完全不懂工藝技術的總工程師,那就別指望他能夠給你處理企業運行中的技術問題,更不要指望他去主持引導技術革新;一個學校,任命了學術外行當教授,也就別指望他能夠拿出學術界認可的科研成果;聘請一個讀《故事會》的人來高校做講座,就不要怪學生學鳳姐;一個組織樹立的標兵如果滿嘴假話,這個組織就難以形成必要的誠信。
這個道理好講,但在現實中要把握有一定難度。例如,人們總會因為某些原因,對某些組織成員采取一定的照顧措施。例如,有的人在過去有較大貢獻,不給他個名分會有所虧欠;有的人在某一方麵有所特長,但所特長的方麵已經人滿為患,於是在他不特長的方麵給個名分來平衡。作為領導人,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你可以給不符合崗位需要的人一個名分,但你首先要有這個崗位不再具有實效的思想準備。照顧員工有多種手段,用名分來照顧是最不可取的。任何組織的爛掉,都是從名分之濫開始的。當一個人不以為然地說“那不過是個名分嘛”時,就意味著他在潛意識上已經不會按照名分的要求做事了。
其次,領導人在事業之外的自身喜好,不要輕易帶進組織。領導人的言行,是組織的風向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什麼樣的領導,就能帶出什麼樣的組織風氣。如果領導人喜歡打麻將,那麼部下肯定精於圍長城。即便領導人認為這種喜好是業餘,但久而久之肯定會在麻將桌上談工作;即便領導人有意識地提防麻將牌友影響工作,但也會不自覺地在工作安排和決策中使用麻將桌上得來的信息。通用汽車的斯隆,堅持不與工作夥伴發展友誼,道理就在這裏。另外,與工作相關的領導風格,也會對部下形成無形影響。一個領導人如果喜歡在決策中不按規矩出牌,部下就有可能在工作中不按規矩胡來。
當我們嘲笑衛懿公的荒唐時,就要在行為中避免衛懿公的失誤,否則,這種嘲笑最終會回報到自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