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兄弟,你說的那些藥材和其他東西都準備好了,是現在就給長生治病嗎?”葛邕問道陳啟。
陳啟看了看時間,現在是上午十點來鍾,離大腦裏記載的最佳治療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大腦裏醫治這種天陰絕脈的針灸方法最佳時辰竟然還要在正午時分,也不知道是個什麼道理。不過他也不敢隨便冒然行事,如果自己莽撞行事,萬一壞了事可就不好了,也隻能是按照大腦裏的信息來行事了。
“再等等吧,葛大哥,我上次寫的那些藥材都準備好了嗎?”陳啟問道。
“準備好了,我這就叫人給你拿過來。”葛邕朝院子裏幾人吩咐了下,不多時幾人就大包小包的提了一大推藥材出來,放在陳啟的身邊,整個院子裏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藥草味道。
陳啟把包袱打開,一一查驗之後點了點頭,雖說這些藥材裏也沒有太多的名貴藥材,大都是一些益氣補血,調和陰陽的藥材,可難得的是這些藥材每一樣都是年份十足,藥質上佳,這要是換個一般的人家也是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把這麼多種類的藥材收集齊全的,光這些藥材就要不下數百萬了。
然後陳啟吩咐幾人把甕裏填了七分水,然後又叫人把大甕底下的柴火點了起來,沒多時,甕裏的水就開始咕嚕嚕的沸騰了起來。
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陳啟把地上的藥材抓起來扔在了甕裏,過了一會後又叫人撤掉了些柴火,等水溫將下來一些了又放入了其他的藥材,然後再叫人加柴火沸水,這樣反反複複許多次後才把地上的每種藥材都取一部分扔到了甕裏麵。
此時院子裏飄蕩著好聞的藥材香味,光是這味道就讓院子裏的眾人有種渾身舒泰,氣血流暢的感覺,心裏不由得對陳啟更是多了一分信心,這其中葛家眾人更是欣喜異常,葛山激動的連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半個多小時後陳啟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就一個簡單的投藥的工作不比萬米長跑來的輕鬆啊,不僅要隨時注意著水溫變化,還要觀察藥性的發揮情況,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這裏麵有些藥材不同的水溫條件下就有可能變成毒,稍微有點差錯的話這一甕的藥材可就廢了。
院裏其他人隻是覺著陳啟這樣一次次的讓甕裏的水溫度升降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一次性的放進去熬煮不就行了嗎,也隻有華光濟這位大院長看出來了些許端倪。
要知道中醫藥材不同的份量以及在不同水溫熬煮下都會有不同的效用,不同的組合效用也不同,說是差之毫厘謬之千裏也不為過,而一個有優秀的中醫沒有數十年的浸淫是很難把握用藥用量的,這也是中醫日漸式微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醫藥不像西藥一樣,西醫藥大多是各種化學化合物,每一種都有公式一樣的數值,隻要數值對了就可以配出西藥。
華光濟站在一旁看了半天了,這裏麵的藥材他基本上認識,有的性溫,有的性寒,有的組合是大補,有的組合卻是有了毒性,而陳啟卻是把這些藥材都通通的投進了甕裏,要不是看陳啟的投藥頗有些章法,他早就出言阻止了。
看了看甕中呈碧綠色的藥汁,陳啟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是第一次做這種活計,好在根據腦海裏的知識倒也沒有出什麼差錯,熬製出來的藥汁跟資料裏描述的一模一樣。
看了看時間,忙活了一個多小時,此時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多了,離正午時分也就半個小時不到了。
陳啟端詳著葛邕準備的銀針,整套二十五根,給人一種古樸素雅之意,絕非市麵上賣的那種。
針體純銀製成,通體雪白,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而更讓陳啟驚訝的是針柄卻是用的極品羊脂白玉,細小的白玉針柄上雕刻著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一位位曆代名醫,每個人物都雕刻的栩栩如生,用巧奪天工這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就這套銀針的市場價值恐怕都不下數百萬了,如果遇著一些個收藏愛好者怕是上千萬也是有人買的。
“這針……”陳啟驚訝的問道一旁的葛邕。
葛邕知道陳啟話裏的意思,聞言笑了笑“這可是華老的傳家之寶,等閑人就是看都不給看一眼的。聽說陳兄弟需要一套銀針這才拿了出來,我也是第二次看見這套針呢。”
陳啟把目光投向了華光濟,隻見華光濟聽到葛邕的話也是麵顯得色,朝陳啟說道“但願你不要辱沒了這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