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的代價輸不起
編者的話
編完手裏的這期稿子,恰逢北京的白露夜。秋風微涼之中,忽然想聊聊有關直覺的話題。
我曾經在多年前讀到過一個有關邊疆哨所的故事,一直印象很深刻。故事的主題很簡單,叫正前方8公裏。在一個秋冬之際的中午,兩個年輕的士兵開著卡車向高山哨所運輸給養。路況很好,天高雲淡,高原上的陽光很強烈,兩個年輕人愉快地聊著天。不巧的是,在距離哨所還有8公裏的地方,汽車拋錨了,由於缺少必要的零件,暫時也沒辦法修好。按照規定和慣例,兩個人應該留在車裏等待救援。兩個人的確在駕駛室裏等了一小會兒,後來望望車窗外強烈的陽光,兩個年輕的士兵想想還是步行回哨所比較快一點。正前方8公裏,無需翻山,在沒有負重的情況下,以兩人強壯的野戰軍士兵體魄,直覺判斷僅僅徒步一個小時出頭就到了。
兩人決定出發。高山公路上空無人跡,兩人一邊說笑一邊前行,強烈的陽光直射之下,不僅絲毫感覺不到初冬的寒意,兩人甚至把厚厚的棉衣脫下來搭在肩上。一切都盡在掌握,兩個年輕的士兵甚至覺得這次意外的拋錨簡直給了他們一次難得的遠足機會。然而,高海拔地帶天氣無常,大概半個小時以後,剛剛還晴空萬裏,一下子烏雲密布,暴風雪沒有任何預兆地來了。而此時糾結的是,回到汽車裏的路程和趕到哨所的路程是差不多的,兩個年輕士兵知道遇上了大麻煩,隻能全速向哨所奔跑。可惜的是,這一次老天爺已經不給兩人後悔的機會了。越下越大的暴風雪很快就從沒腳麵的厚度到了及膝深,有的地方甚至被風吹積到差不多齊腰深的程度。兩個年輕人每走一步都要把腳先從積雪中拔出來,原本銜枚疾走的行進速度降到了不可思議的龜速。
第二天早上,雪後初霽,哨所的士兵集體出發尋找徹夜未歸的戰友。結果在距離哨所隻有800米的距離,發現了兩個年輕士兵的遺體。悲壯的是,他們仍然保持著冒雪突進的姿態。
這是一個令人充滿遺憾的故事。
同樣,這也是一個用直覺決策的充滿遺憾的故事。
在改革開放35年的曆史中,我們經常在各種媒體上聽到和看到一些企業家憑借直覺決策,如何出人意料地大獲全勝的傳奇商業故事。然而這些故事都有一個普遍的大背景——中國經濟長達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長。
如今,假設變了。在經濟增速由8%下落到7%甚至6%的全新區間裏,再憑借過去無往不勝的直覺進行戰略決策,很難說會不會遭遇正前方8公裏的慘痛故事。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直覺決策的傳奇故事中作為被忽略的道具背景的CFO們,將在本土公司越來越多地透過數據分析支持的理性決策之際,出現在企業家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