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及患兒宮外發育遲緩的相關因素分析
婦幼醫學
作者:項俊華 夏紅衛
[摘要] 目的 分析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關因素及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宮外發育遲緩的危險因素。 方法選擇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153例作為病例組,根據是否發生宮外發育遲緩分為EUGR組和非EUGR組,選擇同期非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20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各組臨床資料,分析相關因素。 結果 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與非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EUGR及嚴重EUGR發生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宮外發育遲緩;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2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1-005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or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EUGR) for the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thods All 153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s case group, and they were assigned to EUGR group and _disibledevent=6.934、8.283,P
2.2 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關因素分析
病例組胎齡、出生體重、預防性應用PS率、產前激素應用率均明顯低於對照組(P
2.3 EUGR組與非EUGR組相關因素分析
EUGR組胎齡、出生體重、出院時體重、產前激素應用均顯著低於非EUGR組(P
2.4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EUGR危險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胎齡
3討論
早產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孕28周胎兒肺部內源性肺表麵活性物質開始分泌,但其量不足以滿足自主呼吸需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與胎齡密切相關[4]。呼吸窘迫綜合征是嚴重的缺氧性疾病,可能對新生兒的多器官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對病例組和對照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可見,病例胎齡、出生體重、預防性應用PS率、產前激素應用率均明顯低於對照組,胎齡和出生體重有關,胎齡越小,低體重或極低體重兒發生率越高,而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例組患兒胎齡為(32.92±2.18)周,循證資料顯示,30~31周的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為52%[5],本研究數據略高於循證研究,說明31周以後的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風險仍然較高,臨床在產前評估時必須格外重視進行預防性幹預;病例組體重(2172.93±236.55)g,大部分患兒出生體重
預防性應用PS率、產前激素應用均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預防措施,產前激素應用可以減少新生兒病死率,地塞米鬆、倍他米鬆可促進胎肺成熟[6,7],小於35周可能發生早產的孕婦可使用激素進行幹預,然而對不同胎齡早產兒仍需進一步循證研究證明,產前反複多療程激素應用效果及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爭議[8],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前激素應用可以使早產兒獲益,可降低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風險,臨床針對可能發生早產且胎兒宮內發育成熟度較低的孕婦建議在充分產前評估的基礎上給予單個療程的產前激素幹預,最佳時機為產前24 h~7 d[2];預防性應用PS是對高危新生兒在出生後早期給予外源性肺表麵活性物質替代性治療,補充內源性肺表麵活性物質不足,可有效減少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9],本研究兩組的預防性應用率均不高,可能與新生兒出生後評估及PS成本有關。